一點血,中藥名。為秋海棠科植物一點血秋海棠BegoniawilsoniiGagnep.的根莖。分布于四川、貴州等地。具有養(yǎng)血補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病后虛弱,勞傷,血虛經(jīng)閉,崩漏,白帶,吐血,咯血,衄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一點血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腎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養(yǎng)血補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病后虛弱,勞傷,血虛經(jīng)閉,崩漏,白帶,吐血,咯血,衄血,外傷出血,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絞汁,燉肉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孕婦忌用。
相關(guān)論述《四川常用中草藥》:“散血止血。治吐血,腎病黃腫,蛇咬傷,婦女干病。”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用于病后體虛、婦女帶下、支氣管擴張、功能失調(diào)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
相關(guān)配伍1、治虛弱帶下:一點血,一朵云,共研末,燉肉沖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
2、治血虛經(jīng)閉:一點血、鹿銜草各30g,牛膝10g,藍布政15g。燉雞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紅崩白帶,女子干病:一口血15-30g。燉肉或雞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4、治沖任不固的崩漏,勞傷吐血,咯血:一點血60g,陰地蕨30g。燉雞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后采挖取根莖,洗凈,切片,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莖粗壯橫走,呈不規(guī)則長塊狀,長約2.7cm,直徑約2.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密生須根,殘留莖的基部有棕黃色長絨毛。質(zhì)地柔軟,易折斷,斷面呈紅色,氣微,味甘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2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