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窩草,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東亞唐松草ThalictrumminusL.var.hypoleucum(Sieb.etZucc.)Miq.[T.thunbergiiDC.;T.thunbergiiDC.var.majusNakai]的根及根莖。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具有清熱解毒燥濕之功效。常用于百日咳,癰瘡腫毒,牙痛,濕疹。
中文名稱
煙窩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肺、胃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燥濕。主治 用于百日咳,癰瘡腫毒,牙痛,濕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烙干研粉,撒敷患處;或煎水洗;或搗爛敷。注意事項 虛寒證慎服。藥理作用1、降壓作用;
2、抗菌作用。
相關論述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涼血,消腫毒。治胸膈飽脹。”
2、《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牙痛,急性皮炎,濕疹。”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急性皮炎、濕疹:煙窩草適量,烙干,研粉,撒敷。(《陜西中草藥》)
2、治風丹:馬尾黃連一大把煎水,洗患處;并用根15g水煎服。
3、治腫毒:適量馬尾黃連根搗爛,攤在布上包患處,每日換1次。
4、治痔瘡出血:馬尾黃連15g,蒸酒服。
5、治胸膈飽脹:馬尾黃連9g,煎酒服。(2-5方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間采收,洗凈,曬干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由數至十數個節結連生,常中空。細根數十至百余條密生于根莖下面,長10-20(-30)cm,直徑1-1.5mm,軟而扭曲,常纏繞成團;表面淺棕色,疏松,皮層常脫落,脫落處現棕黃色木心;斷面纖維性,氣微,味稍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