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紅木葉,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水紅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的葉或樹皮。分布于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利濕解毒,活血之功效。用于赤白痢疾,泄瀉,疝氣,痛經,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腫瘡毒,皮癬,口腔炎,燙火傷。
中文名稱
水紅木葉別名
吊白葉、粉帕葉、炒面葉、揉白葉、粉桐葉、灰葉子、野灰靛葉、摸翻臉、翻臉葉、馬番蓮、抽刀紅、捏面樟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解毒,活血。主治 用于赤白痢疾,泄瀉,疝氣,痛經,跌打損傷,尿路感染,癰腫瘡毒,皮癬,口腔炎,燙火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干品研末調敷;或煎水外洗。相關論述 《廣西本草選編》:“生肌止癢。主治癰瘡潰爛,皮膚干燥瘙癢。”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痢疾,腸炎腹瀉,疝氣腫痛,跌打損傷,痛經,尿路感染,皮膚癬,口腔炎和燙火傷等。相關配伍1、治赤白痢疾,急性腸胃炎,腹瀉:粉桐葉15-30g。水煎服或生嚼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2、治跌打損傷,痛經:抽刀紅30g。水煎或泡酒服。
3、治燙火傷:抽刀紅皮、葉適量。研末,菜油調搽患處。(2-3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癬:吊白葉、構皮各等量。研末,用菜油煎后搽。(《貴州民間藥物》)
5、治白口瘡、舌炎、口腔炎:灰葉子(鮮品)適量嚼服或搗汁含服。(《紅河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葉全年可采,樹皮春、夏季剝取,均鮮用,或曬干(樹皮曬干切段)。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