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七,中藥名。為川續斷科植物裂葉翼首花Pterocephalusbretschneideri(Bat.)Pritz.的根及全草。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疏風清熱,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骨折。
中文名稱
巖七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肺、胃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疏風清熱,活血止痛。主治 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骨折。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體虛患者及孕婦禁服。~《全國中草藥匯編》:“身體虛弱者和孕婦忌服。”~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活血祛瘀,止痛。”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性心臟病:巖七根莖15g,包谷七15g,葉下花根15g,芡實30g。燉肉服。(《西昌中草藥》)
2、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癱瘓:巖七根莖30g。泡酒500g,每日服15g。(《西昌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之干燥根圓柱形,稍彎曲,長8-15cm,直徑3-8mm,外皮棕褐色,具縱皺紋和橫紋,可見須根殘基或疤痕。質堅脆,斷面黃白色,具淡褐色射線。氣微,味苦。以根條粗壯、色棕褐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