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頭,中藥名。為鴨科動物家鴨AnasdomesticaLinnaeus.的頭部。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水腫尿澀,咽喉腫痛。
中文名稱
鴨頭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涼。歸腎、膀胱經毒性
無毒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腫。主治 水腫尿澀,咽喉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外用:適量,涂敷。相關論述1、《新修本草》:“《別錄》云,頭主水腫,通利小便。古方療水,用鴨頭丸也。”
2、《滇南本草》:“頭:能消頂上禿瘡。腦:能敷一切瘡毒。”
3、姚可成《食物本草》:“腦:主凍瘡,取涂之。”
4、柴裔《食鑒本草》:“舌:治痔瘡。”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陽水暴腫,面赤,煩躁喘急,小便澀:甜葶藶(炒)二兩(熬膏),漢防己末二兩,以綠頭鴨血同頭合搗三千杵,丸梧子大。每木通湯下七十丸,日三服。一方加豬苓一兩。(《綱目》引《外臺》鴨頭丸)
2、治喉風腫:鴨嘴、膽礬為細末,醋煎一二沸,呷入口,吐即愈,如吐不止,呷米飯即止。(《普濟方》)
3、治酒皶鼻:鴨嘴、膽礬敷。(《脈因證治》)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宰殺,秋、冬季更適宜。宰鴨時取下頭部,鮮用。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