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毛草,中藥名。為敗醬科植物小纈草ValerianatanguticaBat.的根或全草。分布于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具有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濕痹痛,骨折。
中文名稱
香毛草別名
香草仔、小香草性味歸經
味甘、微辛,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止血,散瘀,止痛。主治 用于咳嗽,咳血,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濕痹痛,骨折。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g。相關論述 《青藏高原藥物圖鑒》:“接骨排膿。治骨折及流感。”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胸腹滿痛:炒香毛草2-3錢,水煎服。2、咳嗽:香毛草2-3錢,水煎調冰糖適量服。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生多數細根,根直徑不足1mm,表面棕黃色,具縱皺紋;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莖細。葉基生,具長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3-5全裂,頂端葉片較大,先端微凹,全緣,側裂片較小,疏離;葉片薄而脆。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或棕黃色。瘦果長圓形,扁平。氣芳香,味微苦。以葉多、色綠、根粗壯、色黃、香氣濃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3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