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酒缸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小槐花Desmodiumcaudatum(Thunb.)DC.[HedysarumcaudatumThunb.]的根。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濕,化瘀拔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痢疾,黃疸,癰疽,瘰疬,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清酒缸根別名
粘衣草根,螞蟥根性味歸經
味微苦,性溫。歸肝、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濕,化瘀拔毒。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痢疾,黃疸,癰疽,瘰疬,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 《江西草藥》:“本品有催吐作用,孕婦忌用。”相關論述1、《江西草藥》:“祛風活血,利濕?!?/p>
2、《貴州草藥》:“驅蟲,生肌,清濕熱?!?/p>
3、《福建藥物志》:“祛風除濕,破積消腫。主治風濕關節痛,黃疸,膽囊炎,胃痛,小兒疳積,淋巴結炎,絲蟲病淋巴管炎,多發性膿腫,跌打損傷,神經性皮炎,毒蛇咬傷?!?/p>
4、《草木便方》:“性溫?!?/p>
5、《江西草藥》:“性溫,味微苦?!?/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痛:小槐花根、桑樹根各30g。酒水各半燉服。(《福建藥物志》)
2、治風濕腰痛:小槐花根15g,六月雪根30g,野蕎麥根30g。酒水各半煎服,每日1劑。
3、治痢疾:小槐花根15g,野花生根15g,過壇龍15g。水煎服,白糖為引。
4、治黃疸型肝炎:小槐花根60g,淡竹葉30g,虎刺根60g,三葉木通根60g,豬蹄1只。水煎,服湯食肉,每日1劑。(2-4方出自《江西草藥》)
5、治瘰疬:粘衣草根250g。切片,燒酒1kg,同封浸7d以上。每次飲酒30ml,每日2次。(《江西民間草藥》)
6、治蘄蛇、蝮蛇咬傷:小槐花鮮根、山白菊(三脈葉馬蘭)鮮根各30g。搗爛絞汁服,另取上藥搗敷傷口,每日2次。(《浙江民間草藥》)
7、治腹股溝淋巴結炎:小槐花根二層皮125g,醋調適量,放文火上煎熱后,包于紗布中,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洗凈,切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圓柱形,大小不等,有支根;表面棕褐色,具縱皺紋,可見疣狀突起;皮孔明顯,類圓形或橢圓形;質堅硬而脆,略帶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黃白色。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4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