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子,中藥名。為木犀科青藤仔JasminumnervosumLour.的莖、葉或花。分布于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具有清濕熱,解毒,斂瘡之功效。常用于痢疾,瘧疾,瘡瘍腫毒,潰爛不斂。
中文名稱
青藤子別名
牛腿虱、千里藤、金絲藤、香花藤、大素馨花、雞骨香、牛腿風(fēng)性味歸經(jīng)
味微苦,性涼。歸肝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濕熱,解毒,斂瘡。主治 用于痢疾,瘧疾,瘡瘍腫毒,潰爛不斂。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水煎洗,搗敷或研末撒。相關(guān)論述1、《廣西本草選編》:“清濕熱,拔膿生肌。主治痢疾,勞傷腰痛,瘡瘍膿腫,瘡瘍潰爛。”
2、《廣西民族藥簡(jiǎn)編》:“治瘧疾,傷寒夾經(jīng),小兒咳嗽;外敷,治骨折,傷口潰瘍。”
3、《新華本草綱要》:“莖、葉、花:味微苦,性涼。有清濕熱、拔膿生肌的功效。莖用于癆傷,腰痛。葉:有接骨消炎的功效,外用于瘡瘍膿腫。花:用于痢疾。”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痢疾:青藤仔花9-15g。水煎,沖蜜糖30g服。
2、治勞傷腰痛:青藤子莖30g。水煎,沖米酒30g服。
3、治瘡瘍膿腫:青藤子鮮葉搗爛外敷。
4、治瘡瘍潰爛青藤子莖葉或花適量,水煎外洗;并用莖葉研粉撒患處。(1-4方均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莖、葉夏、秋季采,鮮用或切碎曬干;花于3-7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莖略呈圓柱形,直徑約5mm,表面光滑無(wú)毛,質(zhì)硬,斷面有明顯的髓;葉對(duì)生或脫落,多卷曲皺縮,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長(zhǎng)4-12cm,寬1-3.5cm,先端略呈尾狀,三出脈明顯,葉柄有節(jié)。花常頂生、腋生或脫落,多揉縮成團(tuán)、淺黃白色,有較長(zhǎng)的花萼筒。氣香,味淡。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6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