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花,中藥名。為莧科植物青葙CelosiaargenteaL.的花序。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野生或栽培。具有涼血止血,清肝除濕,明目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赤痢,血淋,熱淋,白帶,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中文名稱
青葙花別名
筆頭花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入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涼血止血,清肝除濕,明目。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赤痢,血淋,熱淋,白帶,目赤腫痛,目生翳障。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豬肉等服。外用:適量,煎水洗。相關論述1、《草藥新纂》:“治目痛。”
2、《江西草藥》:“清肝涼血,明目退翳。”
3、《江西草藥》:“清肝涼血,明目去翳。治吐血,頭風,目赤,血淋,月經不調,白帶,血崩。”
4、《福建中草藥》:“治肝熱淚眼:干青葙花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吐血、血崩、赤痢:紅青葙花15g,水煎服,或與豬瘦肉服。(《江西草藥》)
2、治肝熱淚眼:青葙干花序15-3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頭風痛:青葙干花序15-3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4、治月經過多、白帶:白青葙花60g,豬瘦肉90g。水煎,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5、治月經不調:①青葙干花序30g,土牛膝干全草30g,豆腐酌量,水燉服。(《福建中草藥》)②青葙花(布包)、白蠟各6g,煮豬腳食。(江西《草藥手冊》)
6、治血淋:青葙鮮花序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失眠:青葙花15g,鐵掃帚根30g。煮汁燉豬蹄食。(江西《草藥手冊》)
8、治吐瀉;青葙花、杏仁、樟樹皮。泡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9、治鼻衄:青葙花60g,卷柏30g,紅糖少許。水煎服。(《江西草藥》)
10、治視網膜出血:青葙花適量,水煎洗眼。(《江西草藥》)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穗狀花序長2.5-15cm,卵狀圓柱形或卵狀球形,淡紅色,花被長0.7-0.9cm,花柱較長,0.5-0.6cm。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7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