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西西,中藥名。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patientiaL.的根。分布于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通便,殺蟲(chóng)之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癰瘡腫毒,疥癬,跌打損傷,燙火傷。
中文名稱(chēng)
牛西西別名
羊蹄根、牛舌棵、野大救駕、牛耳大黃、金不換、針刺酸模、土大黃、酸模根、羊鐵酸模、山大黃、牛虱子棵。性味歸經(jīng)
味苦、酸,性寒。歸心、肺、大腸、小腸經(jīng)毒性
有小毒(《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藥材分類(lèi)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解毒,止血消腫,通便,殺蟲(chóng)。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紫癜,痢疾,肝炎,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癰瘡腫毒,疥癬,跌打損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酸磨涂;或研末調(diào)敷;或煎湯洗。
注意事項(xiàng)脾胃虛寒者不宜用。不宜過(guò)量食用,以免引起腹瀉、嘔吐等癥狀。
藥理作用小量收斂,較大劑量則致瀉。具有祛痰、鎮(zhèn)咳、平喘作用,與牛耳大黃相同。
相關(guān)論述1、《甘肅中草藥手冊(cè)》:“苦酸、寒。”“清熱解毒,殺蟲(chóng)通便。治疥瘡頑癬,大便秘結(jié)。”
2、《陜甘寧青中草藥選》:“酸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止血。治崩漏,胃潰瘍出血,血小板減少癥,痢疾,慢性肝炎,癰腫瘡癤。”
3、《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止血,清熱解毒,潤(rùn)腸通便。治跌打損傷,內(nèi)出血,紫癜癥,燙火傷,膿皰瘡,癬,闌尾炎,慢性腸炎,大便秘結(jié)。”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內(nèi)出血,大便秘結(jié):金不換9-15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2、治功效性子宮出血:牛西西15g,貫眾炭9g,黃芪12g。水煎服。
3、治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牛西西、白及各15g,阿膠9g,槐花30g。水煎服。(2-3方出自《河北中草藥》)
4、治痢疾:酸模根30g。水煎服。
5、治小便不利:酸模根20-30g。水煎服。(4-5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生用(曬干或鮮用)或酒制后用。
炮制方法酒制:取切制后的牛西西段,用酒浸泡。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根圓條形或類(lèi)圓錐形,有少數(shù)分枝,長(zhǎng)達(dá)20cm,直徑達(dá)5cm。根頭部膨大,頂端有殘存莖基,周?chē)凶睾谏镊[片狀葉基纖維束與須根痕,其下有密集的橫紋。表面棕灰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與點(diǎn)狀突起的須根痕,及橫向延長(zhǎng)的皮孔樣疤痕。質(zhì)堅(jiān)韌,難折斷,折斷面黃灰色,纖維性甚強(qiáng)。氣微,味苦。
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7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