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芥,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糖芥Erysimumbungei(Kitag.)Kitag.的全草和種子。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江蘇、四川等地。具有健脾和胃,利尿強心之功效。用于脾胃不和,食積不化,及心力衰竭之浮腫。
中文名稱
糖芥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脾、胃、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健脾和胃,利尿強心。
主治用于脾胃不和,食積不化,及心力衰竭之浮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研末服,0.3-1g。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相關論述《東北藥用植物志》:“有強心作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草春夏季采挖,種子于7-9月果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揚凈即得。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藥材鑒別
鑒別~一、藥材性狀~莖長達6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棱角,密生伏貼二叉毛。葉多皺縮,展平后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線形,基生葉長5-15cm,寬0.5-2cm,全緣,兩面有伏貼二叉毛。花直徑約1cm;花瓣橙黃色,類圓形。氣微,味微苦。種子長圓形,側扁,長約2.5mm,深紅褐色。氣微,味淡。~二、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小段,莖、葉、花、果混合。莖圓條形有棱,毛伏生。葉多破碎,邊緣有疏生波狀齒或近全緣。花淺黃色,花瓣倒卵形。長角果短小或細長,具鈍棱,種子多數,長圓形,深紅褐色。~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莖長達60cm,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具棱角,密生伏貼二叉毛。葉多皺縮,展平后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線形,基生葉長5-15cm,寬0.5-2cm,全緣,兩面有伏貼二叉毛。花直徑約1cm;花瓣橙黃色,類圓形。氣微,味微苦。種子長圓形,側扁,長約2.5mm,深紅褐色。氣微,味淡。
2、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的小段,莖、葉、花、果混合。莖圓條形有棱,毛伏生。葉多破碎,邊緣有疏生波狀齒或近全緣。花淺黃色,花瓣倒卵形。長角果短小或細長,具鈍棱,種子多數,長圓形,深紅褐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7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