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的根莖。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活血調經,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疬。
中文名稱
蘘荷別名
嘉草、葍蒩、芋渠、白蘘荷、覆葅、蕧苴、陽藿、羊藿姜、山姜、觀音花、蓮花姜、高良姜、野生姜、土里開發、野老姜、良姜、土里開花土里謝、野山姜、野姜、陽荷。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肝、肺經毒性
小毒 (《藥性論》)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調經,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主治 用于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搗汁含漱或點眼。注意事項 忌用鐵煎煮。孕婦禁服。藥理作用1、祛痰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鎮咳作用。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活血止痛,化痰,解毒。主治氣滯腹痛,胃痛,跌打損傷,腰痛,頸淋巴結結核,治頭疔。”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打損傷:鮮蘘荷根莖15-30g,水煎服。或曬干研粉,用黃酒沖服,每次9-15g。
2、治淋巴結結核:鮮蘘荷根莖60g,鮮射干莖30g。水煎服。
3、治指頭炎:鮮蘘荷根莖加鹽少許,搗爛外敷。(1-3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附注 蘘荷是一種常見的作料,它獨特的香味和辣味可以增進食欲。人們通常把蘘荷切碎后放入面條,味噌湯中提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炮制方法 洗凈,切段,曬干。保存方法
仲冬以鹽藏蘘荷,用備冬儲,又以防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長條形,呈結節狀,彎曲,長6.5-11cm,直徑約1cm。表面灰棕黃色,有縱皺紋,上端有多個膨大凹陷的圓盤狀莖痕。頂端有葉鞘殘基。周圍密布細長圓柱形須根,直徑1-3cm,有深縱皺紋和淡棕色短毛;質柔韌,不易折斷,折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細木心。氣香,味淡微辛。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7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