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膚苗,中藥名。為藜科植物地膚Kochiascoparia(L.)Schrad.的嫩莖葉。幾遍布全國。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于赤白痢、泄瀉,小便淋痛,目赤澀痛,雀盲,皮膚風熱赤腫,惡瘡疥癬。
中文名稱
地膚苗別名
掃帚苗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脾、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治 赤白痢、泄瀉,小便淋痛,目赤澀痛,雀盲,皮膚風熱赤腫,惡瘡疥癬。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涂。注意事項 地膚苗苦寒,凡脾胃虛寒者勿食。相關論述 論地膚苗治淋之神效及其機制:李時珍:“地膚苗葉,能益陰氣,通小腸,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綱目》)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療淋:地膚草二七把,以水二升煎之,亦可長服。(《外臺》引范汪方)
2、療妊娠患子淋,小便數,出少,或熱痛酸疼及足腫:地膚草三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三夜一劑。(《外臺》引《經心錄》地膚飲)
3、治眼為物所傷,或肉胬:生地膚苗五兩,凈洗,搗絞取汁,瓷盆中盛。以銅箸頻點目中。冬月以干者,煮汁點之。(《圣惠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割取嫩莖葉,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分枝較多,黃綠色,具條紋,被白色柔毛。葉互生,多脫落;展平后呈狹長披針形,長3-6cm,寬0.4-0.6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被短柔毛,邊緣有長柔毛,通常具3條縱脈。花多1-2,腋生;花被片5,黃綠色;雄蕊5,伸出于花被外。質柔軟。氣微,味淡。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