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椒,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Ronn.或展毛地椒ThymusquinpuecostatusCélak.var.przewalskii(Kom.)Ronn.的全草。具有祛風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
中文名稱
地椒別名
地花椒、山椒、山胡椒性味歸經
味辛,性平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主治 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煎水洗。
藥理作用 抗微生物、抗風濕、抗菌、抗痙攣、抗蟲、鎮咳、消炎、防腐等作用,并可以利心臟、利尿,升高血壓。相關論述1、《甘肅中草藥手冊》:“清暑解熱,和胃止嘔。主治中暑煩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大便泄瀉等癥。”
2、《陜西中草藥》:“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治胃寒痛,小腹脹滿,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3、《山西中草藥》:“止咳化痰,解痙祛風,消腫通淋,解毒殺蟲。”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百日咳,喉頭腫痛:地椒、三顆針、車前草各9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2、治不思飲食,泄瀉:地椒15g,滑石30g,甘草6g,麥芽12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
3、治煩熱嘔吐:地椒15g,薄荷、生姜各9g。水煎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4、治小便澀痛:地椒6g,車前子9g。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5、治慢性濕疹,皮膚瘙癢:地椒15g,蒲公英30g。水煎外洗。(《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6、治腳氣:(百里香)全草,煎水外洗。(《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7、治神經性皮炎:百里香適量。煎湯洗患處。(《內蒙古中草藥》)
8、治月經不調:地椒15g,白花蒼菜30g。每日1劑,煎服2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9、治產后子宮出血:百里香9-15g或鮮品15-30g。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10、預防中暑:夏日以開水浸泡地椒代茶飲之。(《甘肅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8月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悶潤,切中段,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百里香:莖方柱形,多分枝,長5-18cm,直徑約1mm;表面紫褐色,幼莖被白色柔毛,節明顯,匍匐莖節上具細根。葉多皺縮,展平后呈卵圓形,長0.3-1cm,寬1.5-4mm,先端鈍或稍銳尖,基部楔形,全緣,下面腺點明顯。小花集成頭狀,紫色或淡紫色。小堅果近圓形或卵圓形,壓扁狀。氣芳香,味辛。
2、展毛地椒:與百里香相似,但葉呈寬卵狀披針形,長0.9-1.2cm,寬3-5mm。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