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旋覆花,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蓼子樸Inulasalsoloides(Turcz.)Ostenf.的全草或花序。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主治外感頭痛,腸炎,痢疾,浮腫,小便不利,瘡癰腫毒,黃水瘡,濕疹。
中文名稱
沙旋覆花別名
紋蛆爬、沙地旋覆花、禿女子草、黃喇嘛、黃花蒿、黃蓬花、小旋覆花、山貓眼(河北)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主治 外感頭痛,腸炎,痢疾,浮腫,小便不利,瘡癰腫毒,黃水瘡,濕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化學成分1、全草含15-去氧沙地旋覆花內酯,沙地旋覆花內酯,澤蘭內酯,巴德來因。
2、地上部分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蒲公英甾醇棕櫚酸酯,胡蘿卜甙,木犀草素,豆甾烷醇,β-谷甾醇,蜂花酸,澤蘭內酯,11β,13-二氫澤蘭內酯,卵南美菊素,桉葉內酯類,買蘭坡草內酯類,光刺苞果菊內酯,5-乙酰氧基-12-羥基金合歡醇,5-羥基-12-氧代金合歡醇,4α,5β-環氧澤蘭內酯,4α,5β-環氧去乙酰卵南美菊素,4α,5β-環氧卵南美菊素,8-表-11β,13-二氫齒葉黃皮素A,4α,5β-環氧-8β-異纈草酰氧基-14-氧代刺苞菊內酯,4α,5β-環氧-8β-羥基-14-氧代刺苞菊內酯及羽扇豆醇,角鯊烯,2,5-二甲氧基-對聚傘花素,10-異丁酰氧基-8,9-環氧百里香酚異丁酸酯,柚皮素,10-羥基-8,9-二氫百里香酚,多梗白菜氏菊內酯等。
藥理作用沙旋覆花地上部分所含成分蒲公英甾醇棕櫚酸酯和澤蘭內酯具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
相關論述1、《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瘡癰腫毒,黃水瘡,濕疹。”
2、《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清熱,利尿。主治外感頭痛,浮腫,小便不利,預防流感。”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利濕。治急慢性痢疾,急慢性腸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預防流感:沙旋覆花全草9g,或花6g。水煎服。
2、治外感頭痛:(黃喇嘛)全草9g。水煎服。
3、治浮腫,小便不利:(黃喇嘛)全草9g。水煎服。(1-3方出自《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4、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慢性腸炎:沙旋覆花全草50-100g。水煎服,每日1-2次,連服2-3d。對慢性腸炎可酌加麥芽、六曲。(《東北藥用植物》)
5、治黃水瘡:沙旋覆花適量。炒黃研末,撒于患處;如不流黃水者,可用麻油調敷患處。(《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集,揀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全草長20-40cm,莖多分枝。葉互生,窄長圓形至條狀披針形,長5-10mmn,寬1-2mm,先端尖,基部稍成耳狀,邊緣常向下反卷。質硬,有見頭狀花序生于枝頂,花黃色。瘦果略呈圓柱形,冠毛白色。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8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