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白蠟,中藥名。為蚧科(介殼蟲科)動物白蠟蟲EricerusPeluChavannes的雄蟲所分泌的蠟質精制而成。具有止血,生肌,定痛的功效。主治金瘡出血,尿血,便血,瘡瘍久潰不斂。
中文名稱
蟲白蠟拉丁文名
CeraChinensis別名
白蠟、蟲蠟、木蠟、樹蠟、蠟膏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溫;歸肝經藥材分類
動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生肌,定痛。主治 金瘡出血,尿血,便血,瘡瘍久潰不斂。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3-6g。外用:適量,熔化調制藥膏。
化學成分主要含大分子量的酯類,其中的醇類為廿六醇、廿七醇、廿八醇、卅醇,其中的酸類為廿六酸、廿七酸、廿八酸、卅酸及少量的棕櫚酸、硬脂酸。市售蟲白蠟的成分主要為脂肪族一價酸的酯類混合物,其含率占總量的93%-95%,其中有廿四酸廿八酯、廿四酸蜂花酯2%、廿四酸蠟酯10%、蠟酸蠟醋15%、廿七酸廿七酯60%、褐煤酸蠟酯、蜂花酸廿七酯。此外,尚含游離的蜂花醇即卅烷醇1%,樹脂1%-1.5%,廿七烷2%-3%。尚含廿七醇、蠟醇等。因蟲白蠟為雄白蠟蟲幼蟲所分泌,故此幼蟲的成分也提供參考。全蟲可分蟲體及蠟外殼兩個部分,蟲體(濕重)中油脂類占18.6%,其中大部分(83%)為三甘油酯,也含少量烴類、蠟類、磷脂類、游離脂肪酸、一及二甘油酯等;蠟外殼的油脂類,蠟占92.4%,又含游離脂肪酸及烴類,但未找到三甘油酯及磷脂。
相關論述1、朱丹溪:“生肌,止血,定痛,補虛,續筋接骨。”(引自《綱目》)
2、《醫學入門·本草》:“補中虛,殺癆蟲,止咳止瀉,潤肺臟,厚腸胃。”
3、《本經逢原》:“治下疳。以半兩入鯽魚腹中煮食,治腸紅。”
4、《醫林纂要·藥性》:“補肺斂氣,衛心。”
5、《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心跳累。”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打傷:白蠟一兩,藤黃三錢。入麻油溶化,涂傷處。此方止痛止血,治燙傷亦愈。(《回生集》)
2、治杖瘡:真白蠟一兩,豬骨髓五個,潮腦三錢。共入銚內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紙攤貼。(《洞天奧旨》白蠟膏)
3、治淵疽(凡肋、胸、脅、腰、腹空軟之處發癰疽者),當在將潰未潰之際,服之可免透膜之患:白蠟、白及各等分。共研細末。輕劑一錢,中劑二錢,大劑三錢,黃酒調服,米湯亦可。(《醫宗金鑒》護膜散)
4、治外臁:白蠟一錢,輕粉一錢,豬油三兩。捶爛以油紙攤膏貼之。(《萬氏秘傳外科心法》三白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雄白蠟蟲定干后即開始泌蠟,到處暑、白露節前后,蠟花表面開始出現白色蠟絲,應采收蠟花。采收時間最好在晨露未干、雨后初晴或微雨時,蠟花濕潤,易于剝下采盡。晴天應先噴水濕潤后再采。采收下的蠟花最好當日加工,否則發熱、發臭、變色,影響蠟品質。當日來不及加工應攤成薄層晾冷處理。國內白蠟加工采取傳統的水煮壓榨法,勞動強度大,工效低,含渣質。另一種方法為蒸汽制蠟法,操作簡便,勞動強度低,工效高,生產安全而且蠟質好。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塊狀,白色或類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皺紋,具蠟樣光澤。體輕,質硬而稍脆,搓捻則粉碎。斷面呈條狀,或顆粒狀。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