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三七一般指菊三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菊葉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的根或全草。具有止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痛,瘡癰疽疔,蟲蛇咬傷。
土三七能夠引起嚴重的肝腎損傷,不能長期或大劑量使用。
中文名稱
土三七別名
見腫消、乳香草、奶草、澤蘭、葉下紅、散血草、和血丹、天青地紅、破血丹、血牡丹、三七草、九頭獅子草、白田七草、血當歸、紅背三七、散血丹、血三七、菊葉三七、水三七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溫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止血,散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痛經,產后瘀滯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痛,瘡癰疽疔,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根3-15g;或研末,1.5-3g;全草或葉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敷。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土三七的主要成分為生物堿,還含有黃酮、甾體、有機酸等成分。其生物堿成分是主要的藥理活性成分,也是有毒成分,所以在臨床應用中,應嚴格控制土三七的用量及療程。
藥理作用10%土三七注射液對血小板超微結構的影響與凝血酶類似。菊三七堿有抗瘧作用,亦能引起家兔和大鼠肝細胞壞死。菊三七堿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80.72±2.7mg/kg。
毒理作用土三七具有明確的肝腎毒性,能夠引起肝小靜脈閉塞癥、肝功能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
相關論述1、《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生用破血,炙用補血。”“主治止血,散血,箭傷杖撲,跌打損傷,包敷患處,即可痊愈。”
2、《綱目》:“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
3、《百草鏡》:“治乳癰腫毒,金瘡止血,喉癬,雙蛾,咳嗽。”
4、《草木便方》:“活血,續接骨。治內傷積血,痞塊,心腹疼痛。”
5、《天寶本草》:“治包塊癥瘕,婦女血滯,腰腳痛,男子遺精、痢疾。”
6、《湖南藥物志》:“破血祛瘀,散血消腫,清熱解毒。治血衄,跌損,五勞七傷。”
7、《云南中草藥》:“止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癰腫,皮炎,無名腫毒,外傷出血。”
8、《陜西中草藥》:“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乳癰,月經不調,瘡癤癰腫,乳癰。”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吐血,衄血,便血:(1)破血丹9g。水煎服。(《陜西中草藥》)(2)菊葉三七根研末。每服3-6g,每日3-4次。(《四川中藥志》1979年)
2、治月經不調:破血丹、三白草、盤龍七各9g,紅毛七、魚腥草各6g,長春七3g。水煎服,黃酒為引;或泡酒劑服。(《陜西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瘀滯腫痛:(1)菊葉三七莖葉搗汁,每服12-15g,白酒兌服;或鮮葉搗爛,外敷患部。(《四川中藥志》1979年)(2)破血丹、追風七、透骨草各9g,鐵棒錘1.5g。加酒和醋共搗爛外敷;或破血丹適量,加酒和醋搗爛外敷亦可。(《陜西中草藥》)
4、治赤痢:破血丹9g,研粉,米湯調服。(《陜西中草藥》)
5、治乳癰初起腫痛:菊葉三七根15g,瓜婁殼12g,香附子12g,水煎服;或菊葉三七葉、蒲公英適量,搗絨外敷,或干粉調醋敷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6、治骨折,脫臼:土三七根(鮮)適量,甜酒糟少許。搗爛外敷,隔日換藥1次。(《江西草藥》)
7、治外傷出血:菊葉三七根研粉,撒布患處;或鮮葉搗爛外敷。(《四川中藥志》1979年)
8、治大骨節病:鮮菊葉三七6-12g。水煎服。每30d為1個療程,服1個療程后,隔7d再服1個療程。(《全國中草藥匯編》)
9、治急慢驚風:土三七(春夏用葉,秋冬用根)搗汁一盅,用水酒漿和勻,灌入自效。(《綱目拾遺》引《延綠堂》)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7-8月間生長茂盛時采,或隨用隨采。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根莖呈拳形團塊狀,長3-6cm,直徑約3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鮮品常帶淡紫紅色,全體多具瘤狀突起,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面有細根或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灰黃色,鮮品白色。氣無,味淡而后微苦。
2、全草長50-100cm。根莖塊狀,具疣狀突起及須根。莖單一或上部分枝,具縱溝及細柔毛,表面黃綠色或略帶紫色。葉互生,多皺縮,長可達20cm,葉柄長約2cm,莖上部葉近無柄;完整葉片羽狀深裂,邊緣具不規則鋸齒,膜質。頭狀花序排成圓錐狀生于枝頂,花全為兩性,筒狀,黃色。氣無,味微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