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筍,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地筍LycopuslucidusTurcz.和毛葉地筍LycopuslucidusTurcz.var.hirtusRegel.的根莖。地筍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毛葉地筍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化瘀止血,益氣利水之功效。常用于衄血,吐血,產后腹痛,黃疸,水腫,帶下,氣虛乏力。
中文名稱
地筍別名
澤蘭根、地瓜兒、地瓜、地蠶子、地筍子、地藕、野三七、水三七、旱藕。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平。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瘀止血,益氣利水。主治 衄血,吐血,產后腹痛,黃疸,水腫,帶下,氣虛乏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9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涂。藥理作用 抗血栓、抗凝血、強心和抑菌作用。相關論述1、《本草拾遺》:“利九竅,通血脈,排膿,治血。”
2、《日華子》:“止鼻洪,吐血,產后心腹痛,產婦可作蔬菜食。”
3、《嘉祐本草》:“治一切血病,肥白人。”
4、《草木便方》:“調和五臟,安心神。治走注流風,酒浸除溪毒。”
5、《分類草藥性》:“和氣養血,補精固氣。治女子虛弱面白。”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虛弱,補中氣,消水,療白帶。”
7、《四川常用中草藥》:“調和氣血,補精髓,除風,利水除濕。治頭昏暈。”
8、《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治黃疸。”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心功能不全性水腫,泌尿系統感染,流行性出血熱,蛇咬傷,跌打損傷和外傷出血等。相關配伍 治黃疸:澤蘭根、赤小豆各60g。水煎當茶飲。(《沙漠地區藥用植物》)附注 本品見載于《嘉祐本草》。民間常作菜肴食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莖形似地蠶,長4-8cm,直徑約1cm。表面黃棕色,有7-12個環節。質脆,斷面白色。氣香,味甘。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