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實,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A.avicennaeGaertn.]的種子。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癰,退翳明目之功效。常用于赤白痢疾,小便淋痛,癰疽腫毒,乳腺炎,目翳。
中文名稱
苘實別名
苘麻子、空麻子、野苧麻子、冬葵子、青麻子、苘麻種子、?子、野錦才子、白麻子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脾、大腸經毒性
無毒(《新修本草》)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解毒消癰,退翳明目。主治 用于赤白痢疾,小便淋痛,癰疽腫毒,乳腺炎,目翳。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入散劑。相關論述1、《新修本草》:“主赤白冷熱痢,散服飲之;吞一枚,破癰腫。”
2、《綱目》:“主眼翳瘀肉,起倒睫拳毛。”
3、《湖南藥物志》:“明目,止痢。”
4、《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消炎,利尿,通乳。主治小便不利,產后乳汁不下,乳房脹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赤白痢:?麻子一兩。炒令香熟,為末,以蜜漿下一錢,不過再服。(《楊氏產乳方》)
2、治腹瀉:苘麻子焙干,研細末。每次3g,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3、治尿道炎,小便澀通:苘麻子15g。水煎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4、治乳汁不通同:苘麻子12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6g。水煎服。(《長白山植物藥志》)
5、治一切眼疾:苘麻子一升(揀去土,杵為末)。上一味,以獖豬肝一片如手大打,薄批作五七片,于藥末中,蘸勻炙干,再蘸再炙,末盡為度,搗為散,每服一字,空心,臨臥,陳米飲調下,服五七服,加半字,又五七服,加至半錢止。(《圣濟總錄》炙肝散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后,打下種子,篩去果皮及雜質,再曬干。炮制方法 除去灰土等雜質。用時搗碎。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子三角狀扁腎形,一端較尖,長3.4-4mm,寬約3mm。表面暗褐色,散有稀疏短毛,邊緣凹陷處具淡棕色的種臍。種皮堅硬,剝落后可見胚根圓柱形,子葉折疊呈W字型,胚乳與子葉交錯。氣微,味淡。以籽粒飽滿,無雜質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