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血香,中藥名。為五味子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Kadsuraheteroclita(Roxb.)Craib的根或藤莖。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舒筋活絡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胃痛,腹痛,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慢性腰腿痛。
中文名稱
地血香別名
大飯團、梅花鉆、風藤、吹風散、大鉆骨風、繡球香、通血香、風藤、紅吹風、南蛇風、冷飯團、大風沙藤、過山龍藤、海風藤、大葉過山龍、大通血香、大紅袍。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舒筋活絡。主治 風濕痹痛,胃痛,腹痛,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慢性腰腿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藥理作用 本品中含木脂素,在體外及體內試驗中均具有抗脂質過氧化活性。地血香二氯甲烷提取物經薄層色譜及柱色譜分離的成分Ⅲ、Ⅳ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相關論述1、《廣西本草選編》:“祛風鎮痛,舒筋活絡。主治風濕痹痛,慢性腰腿痛,胃痛,腹痛,痛經。”
2、《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理氣止痛,活血散瘀。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痛經,產后腹痛,跌打損傷。”
3、《湖北中草藥志》:“行氣活血,消脹止痛。用于腹痛腹脹,肝炎,關節疼痛,勞傷腰痛等癥。”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關節痛:異型南五味子根15-30g,鉆地風15g,五加皮9g,久病加當歸15g,川芎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胃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吹風散藤莖9-15g。水煎服。或用藤莖干粉1.5-3g,開水送服。(《云南中草藥選》)
3、治痛經:地血香根、歪葉子蘭、胡椒適量。泡酒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附注 果實可食,鮮食、熟食、制蜜餞、果汁。遇難、湖北三峽地區習食之。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藤莖呈圓柱形,稍彎曲,直徑1.5-5cm,老藤栓皮黃白色,柔軟而富彈性,厚達7mm,具縱向陷溝和橫裂隙,將栓皮分割成條塊狀,常附有苔類和地衣,栓皮易塊狀剝落,剝落處呈暗紅紫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皮部窄,紅褐色,纖維性強,木部寬,淺棕色,導管孔洞狀,排列成明顯的輪狀,髓部小,黑褐色,呈空洞狀,具特異香氣,味淡而微澀。根呈圓柱形,分枝多,多彎曲,長短不一。表面深棕色或棕黑色,具多數直皺紋和稀疏的明顯橫向裂橫。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栓皮灰白色,間有脫離,皮部較薄,棕紅色,粉性小,嚼之有輕微樟香氣及粘性感,渣多。皮部與木質部不易剝落,剝離后常有纖維粘于木質部。木質部灰棕色,針孔狀導管粗。氣微香,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