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摩勒,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的果實。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利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于感冒發熱,咳嗽,咽痛,白喉,煩熱口渴,高血壓。
中文名稱
庵摩勒別名
余甘子、菴摩勒、余甘、庵摩落迦果、土橄欖、油柑、望果、油甘子、牛甘子、橄欖子、喉甘子、魚木果、滇橄欖、橄欖。性味歸經
味苦、甘、酸,性涼。歸肝、肺、脾、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咽,潤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治 感冒發熱,咳嗽,咽痛,白喉,煩熱口渴,高血壓。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取汁服。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主補益,強氣力。取子壓取汁,和油涂頭生發,去風癢。初涂發脫,后生如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果熟時采收,開水燙透或用鹽水浸后,曬干。保存方法
~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區,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南美有栽培。~~藥材鑒別
鑒別 ~果實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綠色,有淡黃色顆粒狀突起,具皺紋及不明顯的6棱,果柄長約1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質硬而脆。內果皮黃白色,硬核樣,表面略具6棱,背縫線的偏上部有數條維管束。干后裂成6瓣。種子6,近三棱形,棕色。氣微,味酸澀,回甜。~~藥材性狀 果實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綠色,有淡黃色顆粒狀突起,具皺紋及不明顯的6棱,果柄長約1mm,果肉(中果皮)厚1-4mm,質硬而脆。內果皮黃白色,硬核樣,表面略具6棱,背縫線的偏上部有數條維管束。干后裂成6瓣。種子6,近三棱形,棕色。氣微,味酸澀,回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99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