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木皮,中藥名。為樺木科植物白樺BetulaplatyphyllaSuk.的樹皮。具有清熱利濕,祛痰止咳,解毒之功效。用于咽痛喉痹,咳嗽氣喘,黃疸,腹瀉,痢疾,淋證,小便不利,乳癰,瘡毒,癢疹
中文名稱
樺木皮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平。入肺、胃、大腸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祛痰止咳,解毒。主治 用于咽痛喉痹,咳嗽氣喘,黃疸,腹瀉,痢疾,淋證,小便不利,乳癰,瘡毒,癢疹。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或煅炭研末調(diào)敷。注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禁服。藥理作用1、祛痰、止咳與平喘作用。
2、抗菌作用。
3、毒性。
相關(guān)論述論樺木皮散風、利濕、清熱解毒之功。
1、繆希雍:“五疸皆濕熱蘊于陽明所致,(樺樹皮)苦平能除濕熱,故主諸疸也。藏器以之治傷寒時行熱毒瘡,宗奭以之治肺風毒,皆取其苦涼能散風邪、熱毒之義耳。”(《本草經(jīng)疏》)
2、倪朱謨:“樺木皮,散風熱,解癰毒,消五疸,清時行豌豆瘡之藥也。寇氏云,苦寒善降,能散郁熱風毒;輕浮柔軟,能消乳毒癰瘍。但寒淡清脆之物,如脾胃冷弱,易于作泄者,勿多服久服。”(《本草匯言》)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1、治療多種炎癥。
2、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相關(guān)配伍1、治慢性支氣管炎:樺樹皮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10天為1療程,連服2個療程。個別患者有口干、惡心等副反應(yīng)。(《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急性腸炎:樺木皮9-12g,水煎服。也可將樺樹皮燒炭,研粉,每服1-1.5g,每日2-3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附注 本屬植物垂枝樺BetulapendulaRoth.其皮亦作樺木皮入藥。分布于新疆北部地區(qū)。[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秋季均可剝?nèi)淦ぃ源骸⑶锛静烧邽榧眩兴椤窀伞?h2>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呈大張的反卷筒狀,卷筒的外表面(即皮的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有深色橫條紋。卷筒的內(nèi)表面(即皮的外表面)灰白色而微帶紅色,上有疙瘩樣的枝痕,黑棕色。質(zhì)柔韌,折斷面略平坦,可成層的片狀剝落。氣微弱而香;味苦。2、飲片性狀
本品為絲狀,外表面灰白色微紅,上有黑棕色疙瘩樣的枝痕;內(nèi)表面淡黃棕色,有深色橫條紋。質(zhì)柔韌,折斷面略平坦,可成層的片狀剝離。氣微香,味苦。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0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