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茴香,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硬阿魏FerulabungeanaKitag.的帶根全草。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河南等地。具有清熱宣肺,祛痰散結,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咳喘,骨癆,瘰疬,瘡瘍,腰扭傷。
中文名稱
砂茴香別名
剛前胡、牛叫磨、沙茴香、沙前胡、賽防風、假防風、野茴香、沙椒、花條。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涼。歸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宣肺,祛痰散結,消腫止痛。主治 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咳喘,骨癆,瘰疬,瘡瘍,腰扭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20g。藥理作用 鎮痛作用。相關論述1、《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抗結核。治骨結核,淋巴結核,膿瘍,扁桃體炎,肋間神經痛,閃腰岔氣。”
2、《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解熱,鎮咳,祛痰。治感冒,發熱頭痛,氣管炎咳嗽,喘息,胸悶,大葉性肺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感冒:硬阿魏6g,桑葉9g,蔥白15g,生姜6g。水煎服。
2、治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硬阿魏6g,桑皮15g,杏仁9g。水煎服。(1-2方出自《新鄉地區中草藥選編》)
3、治肋間神經痛,閃腰岔氣:砂茴香60g。水煎分2次服。
4、治骨結核:砂茴香60g。水煎服。連服2個月。(3-4方出自《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表面綠色或黃綠色,莖具縱細棱,圓柱形。葉多脫落,完整者基生葉多數,蓮花狀叢生,大形,具長葉柄與葉鞘,鞘條形,黃色,葉片質厚,堅硬,輪廓三角狀卵形,上半部具3個三角狀牙齒;莖中部葉2-3片,頂生葉極簡化,有時只剩葉鞘。花黃色。果似葵花子殼,矩圓形,背腹壓扁,長約1厘米,寬約0.5厘米,果棱黃色,棱槽棕褐色,每棱槽中具油管1條,合生面具2條。氣微、味淡。根呈長圓柱形,質地柔軟。斷面皮部類白色。氣微香,味微甜。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2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