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皮,中藥名。為藍果樹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acuminateDecne.的樹皮。分布于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具有活血解毒,祛風止癢之功效。用于牛皮癬。
中文名稱
喜樹皮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解毒,祛風止癢。主治 用于牛皮癬。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水煎濃縮調涂。內服:煎湯,15-30g。注意事項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忌用鐵器煎煮、調制。”藥理作用1、抗腫瘤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喜樹堿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均有顯著的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的作用。
3、其他作用,喜樹堿對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體內過程,喜樹堿主要從膽汁排泄,也可從尿液排出。
5、毒性,喜樹堿能誘發染色體畸變,具有毒性。
相關論述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牛皮癬:喜樹皮或樹枝切碎,水煎濃縮,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調成10%或20%油膏外搽。另取樹皮或樹枝30-60g,水煎服,每日1劑。亦可取葉加水濃煎后,外洗患處。”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牛皮癬。相關配伍 治牛皮癬:喜樹皮或樹枝切碎,水煎濃縮,然后加羊毛脂、凡士林調成10%或20%油膏外搽。另取樹皮或樹枝30-60g,水煎服,每日1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剝取樹皮,切碎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6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