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楨楠,中藥名。為樟科植物絨毛楨楠MachilusvelutinaChamp.exBenth.的根或葉。絨毛楨楠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具有化痰止咳,消腫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癰癤瘡腫,骨折,燒燙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絨毛楨楠別名
野枇杷、山枇杷、猴高鐵、掠頭柴、江南香性味歸經(jīng)
味苦、辛,性涼。歸肺、肝、胃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止咳,消腫止痛,止血。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癰癤瘡腫,骨折,燒燙傷,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葉6-9g,根9-12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搽或水煎外洗。相關(guān)論述1、《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化痰止咳,消腫止痛,收斂止血。主治支氣管炎。外用治燒燙傷,外傷出血,癰腫,骨折。”
2、《福建藥物志》:“行氣活血,散結(jié)消腫。主治骨折,癰腫,外傷出血,扭傷,跌打損傷。”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支氣管炎:野枇杷葉(去毛)、桑葉、野菊花葉各9g。水煎服,每日1劑。
2、治燙傷:野枇杷根或葉適量,研末,麻油調(diào)搽或水煎外洗。(1-2方出自《江西草藥》)
3、治骨折:復(fù)位后,取絨楠末125g,花櫚木根皮、南五味子根皮各60g,昆明雞血藤嫩根30g。共搗爛調(diào)黃酒適量,烤熱溫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