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葉鱗始蕨,中藥名。為鱗始蕨科鱗始蕨屬植物團葉鱗始蕨Lindsaeaorbiculata(Lam.)Mett.的全草。植物團葉鱗始蕨,分布于我國臺灣、福建(武夷山以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東南部到達云南南部,熱帶亞洲各地及澳洲都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效。主治痢疾,瘡疥,槍彈傷。
中文名稱
團葉鱗始蕨別名
圓葉陵齒蕨、魚眼蕨、螺蜆蕨、七星劍《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月影草(廣東),田螺掩、高腳假鐵線草、金錢草(廣西)性味歸經
味苦,性涼。入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主治 痢疾,瘡疥,槍彈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及鎮痛的功效。用于槍彈傷、痢疾、瘡疥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痢疾,團葉鱗始蕨30g,馬齒莧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槍彈傷,團葉鱗始藏鮮草搗爛外敷。(《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狀莖圓柱形,表面密生紅棕色狹小的鱗片,其下著生眾多灰褐色須根。葉柄長5~11㎝,栗褐色,上面有溝,下面稍圓。光滑;葉片長條狀披針形,長15~20㎝,1.5~2㎝,一至二回羽狀,紙質,灰綠色;葉軸禾稈色,有四棱,羽片有短柄,團扇形,基部內緣凹入,下緣平直,外緣圓而有不整齊的尖牙齒,葉脈多回二叉,扇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脈頂端的連接脈上。靠近葉緣,連續分布;孢子囊蓋線形、棕色,有細齒牙。質韌,氣微,味淡、微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08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