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紅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藿香薊AgeratumconyzoidesL.的全草。分布于我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地常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腫瘡毒,濕疹瘙癢。
中文名稱
勝紅薊別名
白花草、膿泡草、綠升麻、白毛苦、毛射香、白花臭草、消炎草、勝紅藥、水丁藥、魚腥眼、紫紅毛草、廣馬草性味歸經
味辛、微苦,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主治 用于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腫瘡毒,濕疹瘙癢。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研末;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搗敷;研末吹喉或調敷。藥理作用1、對心肌的作用。
2、對平滑肌的作用。
3、抗炎、鎮痛作用。
4、勝紅薊中得到的精油具有抗菌活性。
相關論述 《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外用止血。治感冒風熱,外傷出血,瘡癤。”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于治療瘧疾,感冒,風濕病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皮膚癰癤和急性咽喉炎腫痛等。相關配伍1、治感冒發熱:白花草60g。水煎服。(《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喉癥(包括白喉):勝紅薊鮮葉30-60g,洗凈,絞汁。調冰糖服,日服3次。或取鮮葉曬干,研為末,作吹喉散。(《泉州本草》)
3、治肺結核咳嗽痰中帶血:勝紅薊、矮茶風、麥冬、葉上珠(青莢葉)各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4、治鼻衄:白花草鮮葉搓爛塞鼻。(《廣西本草選編》)
5、治崩漏,鵝口瘡,疔瘡紅腫:勝紅薊10-15g。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根部,鮮用或切段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0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