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鼠曲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濕鼠曲草GnaphaliumtranzscheliiKirp.的全草。分布于東北地區(qū)及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具有止咳化痰,調(diào)氣和中,清熱平肝之功效。用于支氣管炎,胃潰瘍,濕熱痢疾,瘡癰腫毒,高血壓病。
中文名稱(chēng)
濕鼠曲草別名
鼠曲草《吉林中草藥》、無(wú)心草《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淡,性平。歸肺、大小腸經(jīng)藥材分類(lèi)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止咳化痰,調(diào)氣和中,清熱平肝。主治 用于支氣管炎,胃潰瘍,濕熱痢疾,瘡癰腫毒,高血壓病。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 全草制劑有降低血壓、擴(kuò)張血管和減慢心率作用。此外,該制劑可增加腸蠕動(dòng)及促進(jìn)潰瘍的愈合。相關(guān)論述 《吉林中草藥》:“止咳,化痰,解毒。治咳喘,支氣管炎,胃潰瘍,膿腫,高血壓等?!?h2>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一切咳嗽:鼠曲草30g,冬花30g,鼠地60g。共焙干,研細(xì)末。每次3g,每日服2次。
2、治慢性支氣管炎:鼠曲草30g,杏仁9g,甘草3g。水煎,每日服2次。
3、治筋骨疼痛:鼠曲草30g,白酒500g,浸泡3天。飲酒,每次1酒盅,每次服2次。
4、治胃潰瘍:鼠曲草9g,白芍9g,甘草9g。水煎,每日服2次。
5、治高血壓:鼠曲草12g,鉤藤9g,桑寄生9g。水煎,每日服1次。(1-5方出自《吉林中草藥》)
附注 同屬植物貝加爾鼠曲草GnaphaliumbaicalenseKirp.形態(tài)與本種十分相近,功用主治亦相同。分布于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末花期采收,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zhì),洗凈,撈出,潤(rùn)透,切10mm段,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全株長(zhǎng)10-20cm,密被綿毛,灰白色。莖圓柱形,單一或2-3枝叢生。徑約0.1-0.2cm。單葉互生,葉片皺縮,完整葉展平后呈長(zhǎng)圓狀線形至倒披針形,長(zhǎng)約2-5cm,寬約0.3-0.5cm,先端鈍尖,全緣,表面密被綿毛,灰白色。頭狀花序呈半球形,密集于葉腋的小枝頂端;總苞3列,膜質(zhì);花小管狀,淡白黃色或灰白色。瘦果暗綠色。質(zhì)脆易折斷。氣微,味淡而微甘。我愛(ài)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yè)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