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芻根,中藥名。為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JuncussetchuensisBuchen.的根莖及根。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陜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淋濁,心煩失眠,鶴膝風,目赤腫痛,齒痛,鼻衄,便血,崩漏,白帶。
中文名稱
石龍芻根別名
秧草根、野席草根、馬棕根性味歸經
味甘、澀,性微寒。歸脾、心、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治 用于淋濁,心煩失眠,鶴膝風,目赤腫痛,齒痛,鼻衄,便血,崩漏,白帶。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60g。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涼血止血。治大腸下血,婦人紅崩白帶,散經連綿。利小便。治五淋白濁。消血腫。”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野燈心草)根叢60g,馬鞭草15g,小薊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失眠,神經衰弱:(擬燈心草)根叢60g,麥冬15g。水煎沖白糖服。
3、治赤眼腫痛:(擬燈心草)根叢、谷精草各30g。水煎服。(2-3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齒牙疼痛,動搖欲落:野席草根煎湯代茶服。(《綱目》引《仁惠方》)
5、治婦人紅崩下血,散經連綿,日久不止:秧草根二錢,管仲一錢。水煨,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部,洗凈,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0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