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葉,中藥名。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葉。植物杉木,廣泛栽培于我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具有祛風,化痰,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半身不遂初起,風疹,咳嗽,牙痛,天皰瘡,膿皰瘡,鵝掌風,跌打損傷,毒蟲咬傷。
中文名稱
杉葉別名
杉樹葉《四川中藥志》性味歸經
味辛,性微溫。入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化痰,活血,解毒。
主治半身不遂初起,風疹,咳嗽,牙痛,天皰瘡,膿皰瘡,鵝掌風,跌打損傷,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煎水含漱、搗汁搽或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陰虛者不宜用。
藥理作用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1、《綱目》:“治風蟲牙痛,同芎?、細辛并酒含漱。”《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半身不遂初起。”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配伍1、治半身不遂初起,(杉木)新梢干葉15-18g,加牛膝、毛竹根各15-18g。水煎,沖黃酒服。(《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2、治風疹,取杉葉水煎,洗患處。(《廣西民族藥簡編》)
3、洽風齒腫,杉葉三兩,芎?、細辛各二兩。上三味,切、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半,稍稍含之,取差。勿咽之,(《外臺》引《備急方》杉葉湯)
4、治鵝掌風,先用做豆腐的黃漿水洗凈患處,后用鮮杉木葉燒煙熏患處。(《安徽中草藥》)
5、治天皰瘡,杉葉(鮮)適量,搗汁搽。(《江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葉條狀披針形,長2.5-6cm,先端銳漸尖,基部下延而扭轉,邊緣有細齒,表面墨綠色或黃綠色,主脈1條,上表面主脈兩側的氣孔線較下表面為少。下表面可見白色粉帶2條。質堅硬。氣微香,味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