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錘玉帶草,中藥名。為桔梗科銅錘玉帶草屬植物銅錘玉帶草Pratianummularia(Lam.)A.Br.etAschers.的全草。植物銅錘玉帶草,分布于我國西南、華南、華東及湖南、湖北、臺灣和西藏,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至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有。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風濕疼痛,月經不調,目赤腫痛,乳癰,無名腫痛。
中文名稱
銅錘玉帶草別名
地茄子草《分類草藥性》,翳子草《貴陽民間藥草》,地浮萍《四川中藥志》,扣子草、馬蓮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銅錘草、紅頭帶《云南中草藥選》,土油甘、白路橋、三腳丁《福建藥物志》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入心、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解毒。主治 風濕疼痛,月經不調,目赤腫痛,乳癰,無名腫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吞服,每次0.9~1.2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忌大蒜。相關論述1、《貴陽民間藥草》:“解毒,去翳。治目翳,目受損傷紅腫。”
2、《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痰,除風利濕。主治風濕疼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跌打損傷,骨折。”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跌打損傷疼痛、內傷出血,銅錘草0.9g,白地榆1.2g,楠木香1.2g,蘇木6g。共研末,開水或酒送服,日服2次。或泡酒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2、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地茄子全草120g,泡酒500g。浸2~5d,每10~15ml,每日服3次。(《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小兒發熱,(銅錘玉帶草)鮮草加百草霜、桐油,搗爛敷臍中。(《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