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筆頭,中藥名。為松科植物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思茅松PinuskesiyaRoyleexGord.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等的嫩枝尖端。云南松分布于西南地區及廣西。思茅松分布于云南等地。馬尾松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淋證,尿濁,跌打損傷,乳癰,動物咬傷,夜盲癥。
中文名稱
松筆頭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涼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主治 風濕痹痛,淋證,尿濁,跌打損傷,乳癰,動物咬傷,夜盲癥。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搗敷。相關論述 《滇南本草》:“行經絡,止莖中痛,止便濁。治膏淋疼痛不可忍,磨水酒服之,五淋俱可服。”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松尖9-15g。水煎服。(《云南中草藥》)
2、治淋證:松尖15g。水煎加酒為引服。(《云南中草藥》)
3、解木薯、鉤吻(斷腸草)中毒:松樹梢8條(去葉),韭菜(全草)1把,鋪地蜈蚣(馬鹿角)15-30g。共搗爛,沖水半碗,去渣取水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季松樹嫩梢長出時采,鮮用或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小枝常輪生,黃棕色,表面有縱皺紋,具宿存鱗片狀葉枕,常翹起,較粗糙;冬芽長橢圓形,芽鱗紅褐色。葉針形,二針一束,細長而柔韌,長13-20cm,葉緣具細鋸齒;葉鞘膜質,灰白色。質脆,折斷面不完整。味苦澀。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