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牛草,中藥名。為遠志科植物小花遠志PolygalaarvensisWilld.的帶根全草。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祛痰止咳,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中文名稱
小金牛草別名
小蘭青、細葉金不換、細金牛草、金牛草、小金不換、七寸金、瓜子金、紅絲線、紫背金牛、紫花地丁。性味歸經
味辛、甘,性平。歸肺、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痰止咳,散瘀,解毒。主治 用于咳嗽,咯痰不爽,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癰腫瘡毒,毒蛇咬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相關論述1、《嶺南采藥錄》:“治霍亂吐瀉,理內傷咳嗽。”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治胸痛咳嗽,咳血,肺結核,跌打諸痛,癰瘡,小兒麻痹后遺癥。”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麻風病神經反應:用金牛草30g(鮮品60g),兩面針根9g。加水2碗,煮成半碗,睡前加糖頓服。每晚1劑。一般服3-6劑即可見效。[廣東省醫藥衛生研究所《醫藥科技動態》1972,(8):54]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凈,切段,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去根,切段。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
全草長5-15cm。根細小,淡黃色或淡棕色,質硬,斷面黃白色。莖纖細,分枝或不分枝,棕黃色,被柔毛,折斷面中空。葉片多皺縮,完整葉呈卵形、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1.8cm,寬2-6mm,淡黃色,葉端常有一小突尖,葉柄極短,有柔毛,在葉腋常可見花及果實。蒴果近圓形,長約2mm,先端有缺刻,邊緣無緣毛,萼片宿存。種子基部有3短裂的種阜,氣無,味淡。
2、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的小段,莖、葉、花混合。莖細弱,棕黃色,被柔毛,切面中空。葉片皺縮,黃綠色,疏被短柔毛,厚紙質。葉腋常見數朵小花或蒴果,無臭,味淡。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3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