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蒂,中藥名。為柿科柿樹屬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具有降氣止呃的功效。主治呃逆。
中文名稱
柿蒂拉丁文名
Kaki Calyx別名
柿錢、柿丁、柿子把、柿萼性味歸經
味苦、澀,性平;歸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柿蒂)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降氣止呃。
主治多種呃逆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項氣虛下陷者忌用。
化學成分本品含鞣質、羥基三萜酸、葡萄糖、果糖及中性脂肪油等。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柿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其提取物能對抗氯仿誘發的小鼠室顫、烏頭堿和氯化鋇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引起豚鼠室性心律失常。
2、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柿蒂使小鼠自發活動明顯減少,增強閾下劑量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延長其睡眠時間,并明顯拮抗嗎啡引起的小鼠豎尾反應。
3、抗生育作用:柿蒂在家兔抗生育篩選中,初步被證實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
相關論述1、《本草綱目》:古方單用柿蒂煮汁飲之,取其苦溫能降逆氣也。《濟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熱,以開痰散郁,蓋從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2、《本草求真》:柿蒂味苦性平,雖與丁香同為止呃之味,然一辛熱一苦平,合用兼得寒熱兼濟之妙。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呃逆:柿錢、丁香、人參等分。為細末,水煎,食后服。(《潔古家珍》柿錢散)
2、治呃逆不止:柿蒂(燒灰存性)為末。黃酒調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勻,燉熱徐服。(《村居救急方》)
3、治傷寒嘔噦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圣濟總錄》柿蒂湯)
4、治胞滿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柿蒂湯)
相關配伍1、柿蒂配丁香:柿蒂苦澀平,具有降逆止呃作用;丁香辛溫,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柿蒂以澀斂下行為主,丁香以升散為要。二藥配伍,一散一斂,一升一降,相互制約,相互為用,溫中散寒,和胃降逆、止呃甚妙。
2、柿蒂配刀豆:柿蒂苦澀平,具有降逆止呃作用;刀豆味甘性溫,降逆止呃,溫腎助陽。二藥配伍,使得降氣止呃作用增強。適用于呃逆嘔吐。
鑒別用藥柿蒂與刀豆:柿蒂與刀豆均能降氣止呃,治呃逆嘔吐。但柿蒂性平,凡呃逆無論寒熱均可使用;刀豆性溫,虛寒呃逆宜之,又可溫腎助陽,治腎虛腰痛。
相關藥品痔瘡栓。
相關方劑新制橘皮竹茹湯(《溫病條辨》)、柿蒂湯(《濟生方》)、柿錢散(《濟生拔萃潔古家珍》、柿蒂湯(《雜病源流犀燭》)、丁香柿蒂湯(《癥因脈治》)。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2月收集成熟柿子的果蒂(帶宿存花萼),去柄,曬干。
炮制方法1、柿蒂: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姜柿蒂:取生姜搗爛榨汁,加入凈柿蒂拌勻,潤至姜汁吸盡,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柿蒂100kg,用生姜12.5kg。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姜柿蒂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宿萼近盤狀,先端4裂,裂片寬三角形,多向外反卷或破碎不完整,具縱脈紋,萼筒增厚,平展,近方形,直徑1.5-2.5cm,表面紅棕色,被稀疏短毛,中央有短果柄或圓形凹陷的果柄痕;內面黃棕色,密被銹色短絨毛,放射狀排列,具光澤,中心有果實脫落后圓形隆起的疤痕。裂片質脆,易碎,萼筒堅硬木質。質輕,氣微,味澀。以個大而厚、質硬、色黃褐者為佳。
飲片性狀1、柿蒂:參見藥材性狀。
2、姜柿蒂:形如柿蒂,具焦氣,味澀,微辣。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4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