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衣,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竊衣Torilisscabra(Thunb.)DC.[ChaerophyllumscabrumThunb.]和小竊衣Torilisjaponica(Houtt.)DC.的果實或全草。竊衣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小竊衣分布幾遍全國。具有殺蟲止瀉,收濕止癢之功效。常用于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
中文名稱
竊衣別名
華南鶴虱、水防風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平。歸脾、大腸經毒性
小毒(《北侖中草藥圖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殺蟲止瀉,收濕止癢。
主治用于蟲積腹痛,泄痢,瘡瘍潰爛,陰癢帶下,風濕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相關論述1、《西藏常用中草藥》:“果實:殺蟲,治蟲積腹痛(蛔蟲病),根能解毒,治食物中毒。”
2、《廣西本草選編》:“活血消腫,收斂殺蟲。主治慢性腹瀉,癰瘡潰爛久不收口,陰道滴蟲。”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蛔蟲病:竊衣果6-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腹痛:鮮破子草30g。水煎,去渣,調冬蜜30g服。(《福建藥物志》)
3、治慢性腹瀉:竊衣果實6-9g。水煎服。
4、治癰瘡潰爛久不收口,陰道滴蟲:竊衣果實適量。水煎沖洗或坐浴。(3-4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5、治皮膚瘙癢:破子草鮮葉,搗爛絞汁涂患處。(《福建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小竊衣為長圓形的雙懸果,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mm。表面棕綠色或棕黃色,頂端有微突的殘留花柱,基部圓形,常殘留有小果柄。背面隆起,密生鉤刺,刺的長短與排列均不整齊,狀似刺猬。接合面凹陷成槽狀,中央有1條脈紋。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