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根,中藥名。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SpathiumchinensisLour.]的根莖。分布于河北、河南、山東和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具有利水除濕,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腳氣,水腫,淋濁,帶下,癰腫,流火,疔瘡疥癬。亦治風(fēng)濕熱痹。
中文名稱
三白草根別名
三白根、塘邊藕、地藕、百節(jié)藕、過塘藕、水蓮藕、白蓮藕、九節(jié)藕、天性草根。性味歸經(jīng)
味甘、辛,性寒。歸脾、大腸、膀胱經(jīng)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除濕,清熱解毒。主治 用于腳氣,水腫,淋濁,帶下,癰腫,流火,疔瘡疥癬。亦治風(fēng)濕熱痹。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90g;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或鮮品搗爛外敷。相關(guān)論述1、《綱目》:“療腳氣,風(fēng)毒脛腫,搗酒服,亦甚有驗。又煎湯,洗癬瘡。”
2、《生草藥性備要》:“治淋濁,利小便,清熱毒。拔腐肉骨,與陳梅同敷。”
3、《分類草藥性》:“治婦人赤白帶下。”
4、《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利二便,寬胸膈,截瘧,消腫。”
5、《重慶草藥》:“補氣,健脾,除濕。治白帶,癆病,咳嗽,吐血,虛腫。亦用于跌打損傷,泡風(fēng)濕藥酒。”
6、《本草經(jīng)集注》:“療腳下氣,亦甚有驗。”
7、《本草蒙筌》:“用惟取根,利大小便,逐腳膝氣,除痞滿去瘧,破堅癖驅(qū)痰,疔腫仍消,積聚尤卻。”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腳氣脛已滿,捏之沒指者:三白根,搗碎,酒飲之。(《肘后方》)
2、治熱淋:①三白草根30g,同米泔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②三白草根30g、車前草3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癰腫:三白草根曬干研末,蜂蜜或雞蛋白調(diào)勻,敷患處,每日換1次。(《江西民間草藥》)
4、治乳癰:鮮三白草根30g-60g,豆腐適量。水煎服,渣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5、治婦女下肢腫:三白草根90g,燉肉食。(《湖南藥物志》)
6、治尿路感染、水腫:鮮三白草根經(jīng)30g,或三白草全草60-90g。水煎服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稍潤,切段,干燥。保存方法
貯于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霉。藥材鑒別
鑒別 三白草根一、藥材性狀~莖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縱皺紋及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有須根,節(jié)間長約2cm。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粉性。氣微,味淡。~三白草根二、飲片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短段,節(jié)處膨大,常殘存須根,表面灰褐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氣微,味淡。~藥材性狀1、藥材性狀:莖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縱皺紋及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有須根,節(jié)間長約2cm。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2、飲片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短段,節(jié)處膨大,常殘存須根,表面灰褐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氣微,味淡。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5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