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泡,中藥名。為無患子科植物倒地鈴CardiospermumhalicacabumL.[C.halicacabumL.var.microcarpum(Kumth)Bl.;C.microcaspumKunth]的全草或果實。分布于我國東部、南部和西南部。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黃疸,淋證,濕疹,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中文名稱
三角泡別名
假苦瓜、假蒲達、包袱草、風船葛、鬼燈籠、三角燈籠、金絲苦楝、三角藤、倒地鈴、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鈴、白花仔草、帶藤苦楝、燈籠草。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寒。歸肝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治 用于黃疸,淋證,濕疹,疔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注意事項 《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忌服。”藥理作用 三角泡的乙醇和水提取物能穩定炎癥期間的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內酶的漏出,從而阻止細胞內和細胞外的損傷。相關論述1、《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2、《本草求原》:“甘、苦,寒。”
3、《福建藥物志》:“辛,涼。”
4、《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苦、辛,平。”
5、《全國中草藥匯編》:“苦、微辛,寒。”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諸淋:干倒地鈴9g,金錢薄荷6g。煎湯服。
2、治大小便不通:干倒地鈴15g.煎湯沖黃酒服。(1-2方出自《泉州本草》)
3、治膿皰瘡,濕疹,爛瘡:風船葛、扛板歸各適量。水煎,洗患處。
4、治陰囊濕疹:風船葛90g,蛇床子30g。水煎,洗患處。
5、治小兒陰囊熱腫:風船葛適量。水煎,洗患處。(3-5方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清除雜質,曬干,秋、冬季采果實,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干燥全草,莖粗2-4mm,黃綠色,有深縱溝槽,分枝纖細,多少被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粗糙。葉多脫落,破碎而僅存葉柄,二回三出復葉,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暗綠色。花淡黃色,干枯,與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頂端,下方有卷須。蒴果具3翅,膜質,氣微,味稍苦。以全草葉多,身干者為佳。蒴果膜質,膨脹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頭狀,常被柔毛。種子球形,直徑4.3-5.7cm,表面灰黑色,基部種子區較大,為淡灰黃色,近光滑,無光澤;具一斜向"U"形細肋。種臍區近心形,長3.4-4.6cm,寬4.1-5.2cm,具一寬的邊緣,中央為種臍,點狀,心形凹口上有一褐色小點。胚根彎曲,三角尖狀而扁;子葉2枚,卷曲。以干燥、飽滿、均勻者為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