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葉,中藥名。為楝科植物楝MeliaazedarachL.和川楝M.toosendanSieb.EtZucc.的葉。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川楝分布于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疹瘙癢,瘡癬疥癩,蛇蟲咬傷,滴蟲性陰道炎,疝氣疼痛,跌打腫痛。
中文名稱
苦楝葉別名
楝葉、苦楝葉、川楝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歸肝、小腸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主治 濕疹瘙癢,瘡癬疥癩,蛇蟲咬傷,滴蟲性陰道炎,疝氣疼痛,跌打腫痛。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絞汁涂。內服:煎湯,5-10g。注意事項 本品苦寒,易傷脾胃,不宜多服。藥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抗病毒活性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相關論述1、《醫學入門·本草》:“皮、葉治游風疹瘡疥癩,小兒壯熱,煎湯浸洗。”
2、《綱目》:“疝入囊痛,臨發時煎酒飲。”
3、《廣東中藥》:“治跌打腫痛,止刀傷出血。”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皮膚瘙癢或濕疹(包括頭皮瘙癢):鮮苦楝葉心(枝尖鮮嫩葉)1握。清水煎湯洗患處。(《泉州本草》)
2、治腫毒:苦楝樹葉、烏桕樹蕊二味酌量。搗爛敷患處。(《嶺南草藥志》)
3、治蜈蚣蜂傷:楝樹枝、葉汁,涂之良。(《綱目》引《簡便單方》)
4、治瘧疾:苦楝樹葉、亞婆子葉各9g。清水煎服,不拘時。孕婦忌用。(《嶺南草藥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8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