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刺皮,中藥名。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hyaMaxim.鮮黃小檗BerberisdiaphanaMaxim.和甘肅小檗BerberiskansuensisSchneid.的根和枝內皮。具有清濕熱,解熱毒之功效。用于濕熱痢疾,黃疸,帶下,熱毒癰腫。
中文名稱
黃刺皮別名
黃三刺、黃檗、刺黃檗、山黃檗、黃三刺皮、吉尕爾、三顆針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清濕熱,解熱毒。主治 用于濕熱痢疾,黃疸,帶下,熱毒癰腫。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湯洗;或含漱。相關論述 《青海常用中草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熱痢便血:黃刺皮4.5g,赤芍9g。水煎服。
2、治濕熱黃疸:黃刺皮9g,焦三梔9g,大黃6g。水煎服。
3、治下肢腫痛:黃刺皮4.5g,蒼術6g。水煎服。
4、治潮熱盜汗:黃刺皮4.5g,知母9g,熟地12g,龜版12g。水煎服。
5、治風火目痛,口糜,舌瘡:黃刺皮煎汁外洗或含漱。(1-5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6、治急性支氣管炎:黃三刺30g,桑皮15g,麻黃9g,桔梗9g。水煎服。(《西寧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秋季采挖,去須根及泥土,取皮,切片,曬干。莖4-5月間出芽時,砍取較粗的莖,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黃色皮層及韌皮層,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19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