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大豆Gycinemax(L.)Merr.的種皮黃色的種子。具有寬中導滯,健脾利水,解毒消腫之功效。用于食積瀉痢,腹脹食呆,瘡癰腫毒,脾虛水腫,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黃大豆別名
黃豆性味歸經
甘,平。脾、胃、大腸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寬中導滯,健脾利水,解毒消腫。主治 用于食積瀉痢,腹脹食呆,瘡癰腫毒,脾虛水腫,外傷出血。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90g;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炒焦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內服不宜過多量。相關論述 論黃大豆生熟性味不同,黃宮繡:“黃大豆,按書既言味甘,服多壅氣,生痰動嗽。又曰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其理似屬兩歧。詎知書言甘壅而滯,是即炒熟而氣不泄之意也;書言寬中下氣利腸,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則疏泄,熟則壅滯,大豆其味雖甘,其性雖溫,然生則水氣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須分生熟,而治則有補瀉之別耳。用補則須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則宜,若使多服不節(jié),則必見有生痰壅氣動嗽之弊也?!保ā侗静萸笳妗罚?h2>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藥膳食療:
豬骨黃豆粥
1、功效:補腎、補鈣、長骨。適用于嬰兒、少兒及青少年旺盛生長期食療。
2、原材料:豬排骨150克,黃豆50克,大米100克,鹽、蔥、姜、味精適量。
3、做法:將豬排骨洗凈,斬斷成塊狀,待用。將黃豆洗凈。用冷水泡發(fā)入砂鍋先煮沸,文火中煨1小時,將排骨放入同煮數沸后,再加入米100克煨煮成粥,排骨黃豆煮至爛熟為宜。
4、用法:隨意服之。
黃豆豬肝湯
1、功效:本湯具有補脾養(yǎng)血之功效,適用于營血虧虛、面色萎黃無華等病癥。
2、原材料:黃豆100克,豬肝80克,調味料少許。
3、做法:將豬肝洗凈、切片,黃豆洗凈、泡漲,然后將泡好的黃豆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至8成熟,再加豬肝共同煮熟大約煮30分鐘左右。起鍋前加入少許調味品調勻即可。
4、用法:每日都可服食2-3周后起效。
黃豆綠豆湯
1、功效:湯具有清熱涼血、消腫的作用,適宜于輔助治療小兒痄腮紅腫、蕁麻疹等病癥。
2、原材料:黃豆30克,綠豆160克,紅糖120克。
3、做法:將黃豆、綠豆洗凈、泡發(fā),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左右,開大火煮至水沸再轉小火續(xù)煮至豆爛熟,然后將水面上浮起的豆皮撇去最后加紅糖調勻即成。
4、用法:食豆喝湯,任意食用。
相關配伍1、治單純性消化不良:黃豆500g,血藤5kg。將血藤煮取汁,濃縮前把磨好的豆?jié){倒進血藤汁中煮沸20min,過濾去渣,濃液焙干研粉備用。小兒每次0.5-1.0g,每日4次。(《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2、治痘后生瘡:黃豆燒研末,香油調涂。(《綱目》)
3、治諸癰瘡:黃豆,浸胖搗涂。(《隨息居飲食譜》)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10月果實成熟后采收,取其種子曬干。藥材鑒別
鑒別 ~種子黃色,黃綠色。種皮薄,除去種皮,可見2片子葉。黃綠色,肥厚。質堅硬。氣微,具豆腥味。~藥材性狀 種子黃色,黃綠色。種皮薄,除去種皮,可見2片子葉。黃綠色,肥厚。質堅硬。氣微,具豆腥味。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0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