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L.的根。分布于華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清腸燥濕,鎮痛之功效。常用于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濕疹,咽痛,牙痛,頑癬,燙傷。
中文名稱
苦豆根別名
西豆根、粉豆根、苦甘草性味歸經
味苦,性寒毒性
小毒(《實用中草藥原色圖譜》)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腸燥濕,鎮痛。主治 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濕疹,咽痛,牙痛,頑癬,燙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藥理作用1、中樞抑制作用。
2、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
3、對免疫反應的作用:抑制免疫作用。
4、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作用。
5、保肝作用。
相關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痢疾,濕疹,牙痛,咳嗽。”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痢疾,黃疸熱病,狂躁:苦豆子根6-9g。煎湯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濕疹,皮膚瘙癢:苦豆子根15-30g。水煎服或熏洗患處。(《內蒙古中草藥》)
3、治燙傷:苦豆子根適量。研末,油調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洗凈,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一般切成長15-20cm的小段,直徑0.8-2cm。表面棕黃色至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裂紋,具橫向皮孔,有時有支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平整的切面木質部作放射狀排列,有裂隙。氣微弱,味苦。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1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