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鱺,中藥名。為鰻鱺科動物鰻鱺AnguillajaponicaTemmincketSchlegel的全體。我國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具有健脾補肺,益腎固沖,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于五臟虛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肺癆咳嗽,陽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風濕骨痛,腸風,痢疾,瘡瘍痔瘺,瘧疾,腸道寄生蟲。
中文名稱
鰻鱺別名
鰻鱺魚、鯬鯠、鰻鯠、鰻鯬、白鱔、蛇魚、風鰻、鰻魚、白鰻、青鱔、黑耳鰻、黑鰻魚、鰻。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肺、脾、腎三經毒性
無毒《本草求真》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補肺,益腎固沖,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主治 用于五臟虛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肺癆咳嗽,陽痿,崩漏帶下,腳氣水腫,風濕骨痛,腸風,痢疾,瘡瘍痔瘺,瘧疾,腸道寄生蟲。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50g;或燒灰研末。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注意事項 痰多泄瀉者慎服。藥理作用1.對血脂和血液粘度的影響
2.對免疫功效的影響
相關論述《本草經集注》:“鰻鱺魚,能緣樹食藤花,形似鱓,取作臛食之。”
《本草圖經》:“鰻鱺魚,《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在處有之。似鱔而腹大,青黃色。云是蚊蜃之類,善攻碕岸,使輒頹陁,近江河居人酷畏之……歙州出一種,背有五色文,其功最勝。”
《綱目》:“鰻鱺,背有黃脈者,名金絲鰻鱺。此魚善穿深穴,非若蛟蜃之攻岸也。”
《本草再新》:“無毒。入脾,腎二經。”《千金·食治》:“味甘,大溫。”
《食性本草》:“寒。”
《別錄》:“主五痔瘡瘺,殺諸蟲。”
《食療本草》:“療婦人帶下百病,一切風瘙如蟲行。熏下部痔。患諸瘡瘺及疬瘍風,長食之甚驗。腰腎間濕風痹如水洗者,可取五味、米煮,空腹食之,甚補益。濕腳氣人服之良。”
《本草圖經》:“補五臟虛損。”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退勞熱骨蒸,消項腮白駁風熱。”
《日用本草》:“治一切風疾,腸風下血。”
《綱目》:“治小兒疳勞及蟲心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男婦一切虛勞弱癥:大鰻魚不拘幾斤,水洗凈,蒸籠鋪荷葉,將鰻魚放上,蒸一炷香取起,去頭、尾、骨,搗爛,入炒熟山藥末,丸如梧子大,曬干,加薄荷,瓷器收固,勿走藥氣。空心薄荷湯或酒下三四千。(《經驗廣集》鰻魚丸)
2.治婦女勞損面無血色:鰻魚250g,配鱉、淡菜燉湯服,連服3次。(《廣西藥用動物》)
3.治結核發熱:鰻魚1條,貝母9g,百合9g,百部6g,茅根9g。水煎服,每每日服2次。(《山東藥用動物》)
4.治肺結核虛弱咳嗽:鰻魚120g,百合、百部各9g,沙參6g。加少量油鹽,燉湯服。(《廣西藥用動物》)
5.治肺結核經久不愈、身體虛弱:鰻魚500g,去內臟,用酒50ml,水1碗,煮熟,加鹽、醋吃;大鰻鱺3-5條,放進帶泥罐內,用鹽泥封固,煅存性,研末,日服3次。每次l-2g,溫開水送服。也可治肺結核、淋巴結核及肺門淋巴結結核、肺炎。(《常見藥用動物》)
6.治赤白帶下:鰻魚1條,芡實15g,蓮肉15g,白果9g,當歸6g。水煎服,日服兩次。(《山東藥用動物》)7.治腎腰間濕痹:鰻鱺魚和五味末煮,空腹食之。濕痹腳氣服之良。(《普濟方》五味湯)
8.治風濕骨痛、體虛:鰻魚清燉,當菜吃。(《常見藥用動物》)
9.治外陰潰瘍、久不斂口:鰻魚頭1個,燒存性,研末,用菜油調搽患處。(《廣西藥用動物》)
10.治老人痔病久不愈、肛門腫痛:鰻鱺魚肉一斤(切作臛),蔥白半握(細切),作臛,下五味、椒、姜,空心漸食之,殺蟲尤佳。(《安老懷幼書》鰻鱺魚臛)
附注 與本品功用相同的尚有同科動物:①花鰻AnguillamarmorataQuoyetGamard又名:大鰻、鱔王、雪鰻、鱸鰻、劉鰻《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花鰻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捕撈。我國分布于東南沿海及其江、湖水系。②中華鰻鱺A.sinensisMcClelland等種類。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獲。捕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2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