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核,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的種子。分布于甘肅、陜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具有化痰止咳,疏肝行氣、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疝氣,水腫,瘰疬。
中文名稱
枇杷核性味歸經
味苦,性平。歸肺、肝經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化痰止咳,疏肝行氣、利水消腫。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疝氣,水腫,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內服不宜過量。過量內服易中毒,甚則死亡。
相關論述1、《綱目拾遺》:“治肝有余諸癥,氣實者可用。化痰。”
2、《本草再新》:“治疝氣,消水腫,利骨節;治瘰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咳嗽,枇杷核,曬干,搗碎,約6g,煎湯,加少量糖,每日2次服用。(《浙江中醫雜志》1958,(10):32]
2、治疝氣,水腫,枇杷核9-15g。水煎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3、治瘰疬,枇杷干種子為末,調熱酒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5-6月果實成熟時,鮮用,撿拾果核,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種子呈圓形或偏圓形,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有光澤。種皮紙質,子葉2片,外表為淡綠色或類白色,內面為白色,富油性。氣微香,味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4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