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綠萼梅ArmeniacamumeSieb.f.viridicalyx(Makino)T.Y.Chen的花蕾。具有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的功效。主治肝胃氣痛,胸悶心煩,暑熱煩渴,食欲不振,梅核氣,妊娠嘔吐,瘰疬結核,痘疹。
中文名稱
梅花拉丁文名
MumeFlos別名
白梅花、綠萼梅、綠梅花性味歸經
味苦、微甘、微酸,性涼;歸肝、胃、肺經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疏肝解郁,開胃生津,化痰。
主治肝胃氣痛、胸悶心煩、暑熱煩渴、食欲不振、梅核氣、妊娠嘔吐、瘰疬結核、痘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鮮品,敷貼。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化學成分梅花含揮發油,其中主要含苯甲醛,苯甲醇,4-松油烯醇,棕櫚酸,苯甲酸,異丁香油酚等共70余種成分。
相關論述1、《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
2、《藥性纂要》:“助胃中生發之氣,清肝經郁結之熱?!?/p>
3、《百草鏡》:“解先天胎毒。開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
4、《綱目拾遺》:“安神定魂,解先天痘毒、凡中一切毒。”
5、《飲片新參》:“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綠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
6、《天目山藥用植物志》:“平肝理氣,滌痰熱。治癭瘤結核。常用于婦人精神抑郁,胸膈悶塞不舒?!?/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咽喉異物感,上部食管痙攣:梅花、玫瑰花各3g。開水沖泡,代茶常飲。
2、治妊娠嘔吐:梅花6g,開水沖泡、代茶飲。(1-2方出自《浙江藥用植物志》)
3、治瘰疬:雞蛋開一孔,入綠萼梅花將開者七朵,封口,飯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枚,七日痊愈。(《綱目拾遺》)
4、治痘疹:①每年臘月清晨,摘帶露綠萼梅一百朵,加上白糖,搗成小餅,令食之。(《不藥良方》)②治痘已出未出,不起不發,隱在皮膚,并治麻疹斑疹:梅花一兩,桃仁、辰砂、甘草各二錢,絲瓜五錢。為末。每服五分,參蘇湯下。
5、治唇上生瘡:白梅瓣貼之,如開裂出血者即止。(4-5方出自《赤水玄珠》)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1月花未開放時采摘,及時低溫干燥。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枝梗。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置陰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粉末棕色?;ǚ哿=蛐?,極面觀呈類圓三角形,直徑35-45μm,3孔溝。非腺毛無色或黃棕色,由1-4細胞組成,單細胞多見,平直或稍彎曲,長短不一,直徑10-28μm。草酸鈣結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或散在,直徑8-33μm,棱角不明顯或寬鈍,有的呈碎塊狀。苞片或萼片表皮細胞表面觀類方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多角形,垂周壁略呈連珠狀增厚,角質紋理隱約可見,氣孔可見?;ǚ勰覂缺诩毎呒毭芫W狀增厚紋理,少見。
2、取本品粉末0.5g,加50%甲醇1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梅花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綠原酸對照品、異槲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綠原酸50μg、異槲皮苷25μ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2-4μl,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正丁醇-醋酸-水(5∶0.15∶4)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3%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熱風加熱至斑點清晰,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干燥花蕾呈類球形,直徑3-6mm,有極短花梗。苞片數層,鱗片狀,長3.5mm,寬至2mm,暗棕色,有短毛。萼片5,廣卵形,直徑約至4mm,灰綠色或棕色,有毛?;ò?或多數,闊卵圓形,長約4mm,寬約至5.5mm,黃白色。雄蕊多數,雌蕊1,子房著生于凹陷的花托上,表面密被細柔毛。體輕,氣清香,味微苦、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