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樹根,中藥名。為胡桃科楓楊屬植物楓楊PterocaryastenopteraC.DC.的根或根皮。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臺灣,東北和華北僅有栽培。具有祛風止痛,殺蟲止癢,解毒斂瘡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牙痛,疥癬,瘡瘍腫毒,潰瘍日久不斂,湯火燙傷,咳嗽。
中文名稱
麻柳樹根別名
楓楊根《湖南藥物志》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熱。入肺、肝經毒性
有毒《重慶草藥》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止痛,殺蟲止癢,解毒斂瘡。主治 風濕痹痛,牙痛,疥癬,瘡瘍腫毒,潰瘍日久不斂,湯火燙傷,咳嗽。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注意事項 ~體虛者內服量不宜過大。~相關論述1、《分類草藥性》:“專治一切筋骨疼痛,風濕,包涂魚口。”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殺蟲,解毒。涂湯火傷及久瘡,止牙痛。”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風濕麻木,寒濕腳痛,(麻柳樹)須根泡酒服。(《重慶草藥》)
2、治疥、癬,楓楊根、黎辣根,共研細末。疥瘡用香油調搽,癬用醋調搽。(《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或結合伐木采挖,將根除去泥土,洗凈,曬干,或趁鮮時剝取根皮,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主根圓柱形,粗細不一,直徑通常2-5cm,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木部淡棕白色。根皮呈向內彎曲的半筒狀或不規則槽狀,厚2-3mm。外表面灰褐色,有橫長橢圓形皮孔及縱溝紋;內表面棕黃色至棕黑色,有較細密的縱向紋理。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強纖維性。氣微,味苦澀而微辣。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