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魚,中藥名。為鯡科動物鰳魚Ilishaelongata(Bennett)的肉。我國從北到南沿海及臺灣均有分布。具有健脾開胃,養(yǎng)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虛泄瀉,消化不良,噤口不食,心悸怔忡。
中文名稱
勒魚別名
鰳、鲞魚、鲙魚、白鱗魚、克鰳魚、火鱗魚、快魚、力魚、白力魚、曹白魚。性味歸經(jīng)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jīng)毒性
無毒《綱目》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y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開胃,養(yǎng)心安神。主治 脾虛泄瀉,消化不良,噤口不食,心悸怔忡。用法用量 內(nèi)服:焙干研末,每次5g,或煮食。注意事項 不宜多食。~《隨息居飲食譜》:“多食發(fā)風,醉者更甚。”相關(guān)論述1、《中國藥用海洋生物》:“滋補強壯,用于心悸怔忡,慢性腹瀉。”
2、《中國動物藥》:“養(yǎng)心安神,補脾強胃。”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慢性腹瀉:鰳魚1條,蔥、姜各適量,煎湯,食肉飲汁。(《中國動物藥》)
2、治心悸、怔忡:鰳魚1條,焙干研末。每服5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附注 鰳魚鱗含有豐富的油脂,清蒸時可不去鱗。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四季均可捕撈,捕后,去鱗片及內(nèi)臟,洗凈,鮮用或曬干。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