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麻,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艾麻Laporteacuspidata(Wedd.)Friis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腿疼痛,虛腫水腫,淋巴結結核,蛇咬傷。
中文名稱
紅線麻別名
紅頭麻、苛麻性味歸經(jīng)
味辛、苦,性寒;歸肝、膀胱經(jīng)毒性
小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消腫,解毒。主治 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腿疼痛,虛腫水腫,淋巴結結核,蛇咬傷。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濕,通經(jīng)絡,解毒消腫。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風痹水腫,淋巴結結核,蛇咬傷。”詞條圖冊更多圖冊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筋骨麻木,風疼:紅線麻和豬肉共燉,吃肉喝湯。(《陜西草藥》)
2、治水腫:鮮紅線麻葉(或根煎汁)60g,黃豆250g(水2kg,泡脹磨成渣)。將紅線麻葉用沸水燙過切碎,點入豆渣煮熟。上為一日量,2次吃完,忌鹽。(《陜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干。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片,曬干。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塊狀紡錘形或圓錐形。長5-10cm,直徑0.5-1.5cm。表面紅褐色,具皺紋。質(zhì)硬,斷面灰白色,稍顯肉質(zhì)。氣微,味淡微酸。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29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