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頭尖,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犁頭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的塊莖及全草。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瘰疬,血管瘤,疥癬,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中文名稱
犁頭尖別名
芋頭草、小野芋、犁頭草、大葉半夏、犁頭七、土半夏、三角青、山半夏、小獨腳蓮、土巴豆、藥狗丹、芋頭七、金半夏、野附子、百步還原、獨腳蓮、耗子尾巴、山茨菇、犁頭半夏、三步鏢、三角蛇、坡芋、觀音芋、野芋蛋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溫。歸肝、脾經。毒性
有毒藥材分類
植物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解毒消腫,散瘀止血。
主治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瘰疬,血管瘤,疥癬,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磨涂;或研末撒。
注意事項本品有毒,一般外用,不作內服。孕婦禁服。誤食會出現舌、喉麻辣,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
藥理作用毒副反應。
相關論述1、《廣西本草選編》:“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癰瘡腫毒,瘰疬,血管瘤,皮膚癬,毒蛇咬傷。”
2、《福建藥物志》:“主治蛇頭疔,甲溝炎,帶狀皰疹,無名腫毒,蜂螫傷,腮腺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1、治淋巴結結核:犁頭尖鮮全草適量。配醋、糯米飯各少許,共搗爛敷患處,日換2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2、治血管瘤:鮮犁頭尖塊莖用米酒(或燒酒)磨汁,外涂,每日3-4次。(《全國中草藥匯編》)
附注本品內服中毒,青木香磨水或煎水服可解。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塊莖長圓錐形,直徑為0.3-1cm,表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剝落,稍有皺紋。芽痕多偏向一側,須根痕遍布全體,并有多數外凸的珠芽痕。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0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