羖羊角,中藥材名。為牛科動物雄性山羊CaprahircusLinnaeus或雄性綿羊Ovisarieslinnaeus的角。具有清熱,鎮(zhèn)驚,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熱頭痛,溫病發(fā)熱神昏,煩悶,吐血,小兒驚癇,驚悸,青盲內(nèi)障,癰腫瘡毒。
中文名稱
羖羊角性味歸經(jīng)
味苦、咸,性寒;歸肝、心經(jīng)藥材分類
動物聲明
本詞條僅用于中醫(yī)藥知識的科普,對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yīng)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鎮(zhèn)驚,明目,解毒。主治 風熱頭痛,溫病發(fā)熱神昏,煩悶,吐血,小兒驚癇,驚悸,青盲內(nèi)障,癰腫瘡毒。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或燒存性研末。外用:適量,燒灰研末調(diào)敷。
化學成分含有角蛋白和甾族物質(zhì),山羊角角蛋白經(jīng)硫酸水解后有谷氨酸、精氨酸等16種氨基酸,水煎液中除了游離氨基酸外,還有多肽物質(zhì)。山羊角加鹽酸水解后,進行雙向紙層析,檢出有14個氨基酸斑點,其Rf值與羚羊角的紙層析結(jié)果類似,山羊角的灰分為1.0577%,檢出鈣、硅等12種元素。
藥理作用1、解熱作用:綿羊角水煎液6g/kg灌胃,對傷寒、副傷寒甲混合菌苗致熱的家兔,有顯著解熱作用,醇提取液2g/kg靜脈注射,對靜脈注射過期霍亂、傷寒、副傷寒甲乙混合菌苗致熱的家兔也有解熱作用,其效力較羚羊角稍差。綿羊角酶水解液對三聯(lián)菌苗致熱家兔有與羚羊角相似的解熱作用,但不如安乃近顯著。
2、鎮(zhèn)靜和抗驚厥作用:綿羊角水煎液或醇提取液10g/kg腹腔注射或靜注,光電計數(shù)法或砂子滴落法試驗表明,二者均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口服給藥則無明顯作用。綿羊角水煎液或醇提取液10g/kg腹腔注射,能顯著延長硫噴妥鈉、水合氯醛所致小鼠睡眠時間,并能顯著對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水煎液和水解液腹腔注射或靜注也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而口服、皮下注射效果不明顯。其水煎液20g/kg腹腔注射,對苯甲酸鈉咖啡因、硝酸士的寧、印防己毒素、尼可剎米所致小鼠驚厥均無對抗作用,雖可一定程度減少戊四氮引起的小鼠陣攣性驚厥,但不能減少其引起的小鼠強直性驚厥,對最大電休克發(fā)作也無對抗作用。
3、鎮(zhèn)痛作用:綿羊角水煎液10g/kg腹腔注射,對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yīng)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綿羊角注射液2.5g/kg腹腔注射,小鼠熱板法和醋酸扭體法試驗,均證明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
4、對平滑肌的作用:20%綿羊角水煎劑對離體兔腸有興奮作用,使其張力增強。另有報道,綿羊角水煎液對離體兔十二指腸和豚鼠回腸有興奮作用,相反其水解液對腸肌呈抑制作用。對離體大鼠子宮,其水煎液和水解液均呈興奮作用。經(jīng)阿托品、乙酰膽堿和氯化鋇拮抗實驗表明,本品水煎液對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及水解液的抑制作用均與M受體無關(guān),可能為直接作用,對在體家兔小腸和大鼠子宮,靜脈注射其水解液均無明顯影響。綿羊角注射液濃度為2.73×10-6時,對離體兔十二指腸和回腸有興奮作用,當濃度為1.04×10-5及1.51×10-5時呈抑制作用。對氯化鋇及組胺的腸管呈興奮作用,當pH為1.95,濃度為2.73×10-6時有增強作用,濃度增至1.51×10-5時,呈拮抗作用;當pH調(diào)到6.0時,綿羊角對腸管的節(jié)律性運動失去影響。對乙酰膽堿的腸管興奮作用,當pH為1.95,綿羊角濃度為2.73×10-6時呈增強作用,1.51×10-5時則呈松弛狀態(tài)。綿羊角30mg/kg靜脈注射對在體兔腸有興奮作用,促進腸管收縮,使振幅加大,張力增強,160mg/kg時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劑量達500mg/kg時腸管節(jié)律性收縮基本停止,呈舒張狀態(tài)。
5、對心血管的作用:綿羊角水煎液或醇提取液,小劑量時對蟾蜍離體心臟有加強心肌收縮力作用,中劑量時使心臟傳導阻滯,大劑量時使心率減慢,振幅變小,最后心跳停止。另有報道,綿羊角煎液或混懸液,對蟾蜍離體心臟的興奮作用,缺鈣時更明顯,并且對毛果蕓香堿的心臟制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本品水煎劑1g/kg靜脈注射,對麻醉貓有短暫降壓作用,切斷兩側(cè)迷走神經(jīng)后,仍有輕度降壓作用。20%注射液1-2ml靜脈注射,對麻醉貓和兔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升后降作用。
6、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綿羊角注射液0.2g/kg紿家免靜脈注射,藥后1h白細胞總數(shù)急劇下降,由藥前10960/mm3減少至3500/mm3,3-5h后開始并持續(xù)升高,24h升至藥前的1-5倍。從白細胞分類看,中性粒細胞增加,淋巴細胞減少,此外,家兔的血小板數(shù)增加,凝血時間縮短。
7、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綿羊角注射液,按成人用量的50倍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xù)7d,能使初次免疫小鼠脾臟中玫瑰花形成細胞數(shù)和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此外尚能使豚鼠淋巴細胞轉(zhuǎn)化率升高,但對二硝基氯苯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yīng)無明顯影響。表明綿羊角主要是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
8、抗腫瘤作用:在小白鼠接種艾氏腹水癌后3d,綿羊角煎劑10g/(kg·d),灌胃給藥或按5%的濃度混于飼料中,連續(xù)給藥后第4星期,按瘤體積計算,前者的下降率為79.69%,后者為46.24%;按瘤重計算,前者的抑制率為75.43%,后者為31.65%,表明灌胃法較混入飼料中給藥者抑瘤效果好。
相關(guān)論述1、《本經(jīng)》:“主青盲,明目,殺疥蟲,止寒泄,止驚悸。久服安心益氣輕身。”
2、《別錄》:“療百節(jié)中結(jié)氣,風頭痛及蠱毒,吐血,婦人產(chǎn)后余痛。”
3、《藥性論》:“治產(chǎn)后惡血,煩悶,燒灰酒服之。又治小兒驚癇。”
4、《食療本草》:“主驚邪。燒角作灰,治漏下惡血。”
5、《日華子》:“退熱,治山瘴、溪毒。”
6、《本草蒙筌》:“止血調(diào)榮,安神益衛(wèi)。治小兒發(fā)熱。”
7、《青藏高原藥物圖鑒》:“白公山羊角:治急性傳染病引起的高燒,神志不清。種公綿羊角:催產(chǎn)。”
8、《廣西藥用動物》:“治支氣管炎。”
9、《山東藥用動物》:“平肝熄風。主治頭風,頭痛。”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1、治肝陽頭痛,痙攣,抽掣,小兒驚癇,婦女產(chǎn)后中風:山羊角,削片或研末,取30g。水煎服。
2、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神昏,譫語抽風:山羊角30g,鉤藤6-9g。水煎服。(1-2方出自《食物中藥與便方》)
3、治風,心煩恍惚,腹中痛,或時悶絕而后復(fù)蘇:羖羊角屑,微炒,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一錢匕。(《圣惠方》)
4、治產(chǎn)后寒熱、心悶極脹百病:羖羊角,燒末,酒服方寸匕,未瘥再服。(《子母秘錄》)
5、治吐血喘咳上氣者:羊角二枚(炙焦),桂心末二兩。上為末。每服一二匕,日三服,以糯米粥調(diào)下。(《普濟方》羊角散)
6、治支氣管炎:陳山羊角1只,炙灰,研末,每日服2-3次,開水沖服。分3d服完。(《廣西藥用動物》)
7、治諸臟虛邪,夜臥恍惚,神不安:羖羊角(鎊,微炒)一兩。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溫酒調(diào)下,日三服。(《圣濟總錄》羖羊角散)
8、治水瀉多時不瘥:羖羊角一枚,用白礬末填滿。上件藥燒灰,都研為細散。每于食前以新汲水調(diào)下二錢。(《圣惠方》)
9、治白濁:羊角火煅,刮灰末三錢,酒下。(《串雅內(nèi)編》)
10、治尿道炎,膀胱炎:煅小山羊角1對,干玉米須30g,白果20枚,白及15g,銀花30g。共為細末。每服6g,每日3次。禁忌辛辣刺激性食品。(《內(nèi)蒙古藥用動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收,鋸角,干燥。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枯角、角盤等雜質(zhì)。鋸成約8cm長段,劈開,除去角塞。用水漂2-3d,每日換水1次,至無腥味,取出,切成厚1-2mm的小片,干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山羊角:呈長圓錐形而側(cè)扁,長約26cm。一側(cè)四入呈溝狀,另一側(cè)凸起呈脊狀,尖端稍彎曲。表面黃白色,粗糙,有縱紋或縱溝紋。中下部有波狀的橫環(huán)紋。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內(nèi)有骨塞,骨塞中部呈空洞狀。質(zhì)堅硬,刨片堅韌且富彈性。氣微,味淡。
2、綿羊角:形體較大,彎曲呈螺旋狀。表面黃白色,有眾多橫溝紋。
我愛中藥網(wǎng),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3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