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柴胡,中藥名。為石竹科繁縷屬植物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具有清虛熱,除疳熱的功效。主治陰虛發熱,疳積發熱。
中文名稱
銀柴胡拉丁文名
Stellariae Radix別名
銀胡、山菜根、山馬踏菜根、牛肚根、沙參兒、白根子、土參性味歸經
味甘,性微寒;歸肝、胃經藥材分類
植物醫保類型
醫保(銀柴胡)目錄
- 功效作用
- 臨床應用
- 加工炮制
- 保存方法
- 藥材鑒別
功效作用
功能清熱涼血。
主治主治虛勞骨蒸,陰虛久瘧,小兒疳熱羸瘦。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1、性寒涼,凡外感風寒、血虛無熱者不宜服用。
2、大量久服易損傷脾胃,慢性腸炎、慢性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不宜大量久服。
化學成分含甾體類、黃酮類、揮發性成分及其他物質。
藥理作用銀柴胡水煎醇沉液具有解熱作用。其中所含三萜皂苷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濃度,使膽固醇/腦磷脂系數降低,并降低主動脈類脂質含量;皂苷作用于血漿脂蛋白,阻止膽甾醇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積,亦可阻止膽甾醇從腸道吸收。此外,其所含皂素具有殺精作用,同時溶血指數較高,刺激性較小。
相關論述1、《本經逢原》:“銀柴胡,其性味與石斛不甚相遠。不獨清熱,兼能涼血?!逗蛣┚址健分紊舷轮T血龍腦雞蘇丸中用之。凡人虛勞方中,惟銀州者為宜,若用北柴胡,升動虛陽,發熱喘嗽,愈無寧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條下,《本經》推陳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銀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p>
2、《本草便讀》:“銀柴胡,無解表之性。從來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兒疳熱,大人癆熱,大抵有入肝膽涼血之功。”
3、《本草正義》:“柴胡,古以銀州產者為勝,宋之蘇頌已有是說,陳承亦謂銀夏者最良,然雖有其說,而尚未分用,故瀕湖《綱目》仍未顯為區別。今之二種分用者,蓋即石頑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虛熱骨蒸,自有實效,斷非北柴胡之升陽泄汗可比;然則古人謂柴胡為虛勞之藥者,亦指銀柴胡言之也。趙恕軒《綱目拾遺》,謂熱在骨髓,非銀柴胡莫療,用以治虛勞肌熱骨蒸,勞瘧熱從髓出及小兒五疳羸熱,蓋退熱而不苦泄,理陰而不升辟,固虛熱之良藥。茍勞怯而未至血液枯絕,以此清理虛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陰補脾,尚可徐圖挽救,非北柴胡之發泄者所可同日語也?!?/p>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骨蒸勞熱:銀柴胡一錢五分,胡黃連、秦艽、鱉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錢,甘草五分。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證治準繩》清骨散)
2、治溫證潮熱,身體枯皮,皮膚甲錯,消索而不潤澤者:銀柴胡二錢,鱉甲三錢。(《溫癥指歸》銀甲散)
相關配伍1、銀柴胡配鱉甲:銀柴胡味甘性寒,清熱涼血,善于退虛熱、除骨蒸;鱉甲味咸氣寒,入肝脾血分,既可退熱除蒸,又能滋補肝腎之陰。二藥配用,清補結合,清中寓補,補中寓清,清退虛熱、療骨蒸之效顯著。適用于陰虛血熱,勞熱骨蒸;熱病后期,余熱未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結核、腎結核、慢性肝炎等低熱日久不退等。
2、銀柴胡配胡黃連:銀柴胡偏于涼血,善于退虛熱除骨蒸;胡黃連偏于泄熱,長于清熱涼血、退蒸消疳。二藥配用,清虛熱、除骨蒸作用更強;且胡黃連得銀柴胡之甘,退熱而甚苦泄,銀柴胡得胡黃連之苦,理陰而兼升騰。適用于血虛熱伏之骨蒸潮熱,小兒疳積發熱,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
鑒別用藥柴胡與銀柴胡:兩藥雖均性微寒功能退熱,但性效應用相差甚大。柴胡源于傘形科植物,味苦辛歸肝膽二經,功能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及截瘧,主治少陽寒熱、感冒發熱、肝郁脅痛或月經不調、中氣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及瘧疾寒熱。銀柴胡則源于石竹科植物,味辛甘歸肝胃經,功專退虛熱、除疳熱,兼益陰,主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及小兒疳熱。
相關藥品同仁烏雞白鳳丸(水蜜丸、口服液)、烏雞白鳳丸(片)、利兒康合劑。
相關方劑清骨散(《證治準繩》)、柴胡清肝散(《醫宗金鑒》)。
藥膳食療銀柴胡粥:
1、功效:清熱除濕、化淤止痛。適用于濕熱下注、阻滯氣血之痛經、經前小腹疼痛、血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等癥。
2、原材料:大米60g、銀柴胡10g、馬齒莧25g、赤芍10g、延胡索10g、大棗10枚、山楂條10g、白砂糖10g。
3、做法:銀柴胡、馬齒莧、赤芍、延胡索加水10ml,用武火燒開,文火煮30分鐘,去渣留汁,以藥汁煮大米、大棗至粥熟,加山楂條、白糖調勻即可。
4、用法:分早、晚2次服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春、夏間植株萌發或秋后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沙,曬干。切片,生用。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1、根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0cm,直徑0.5-2.5cm。表面淺棕黃色至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狀或盤狀凹陷(細根痕),習稱“砂眼”,從砂眼處折斷可見棕色裂隙中有細砂散出。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射線與木質部束相間而致)。氣微,味甘。
2、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徑0.6-1.2cm。表面淺棕黃色或淺黃棕色,縱皺紋細膩明顯,細支根痕多呈點狀凹陷。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幾無砂眼。折斷面質地較緊密,幾無裂隙,略顯粉性,木部放射狀紋理不甚明顯。味微甜。
常見偽品混淆品:
山銀柴胡(絲石竹):為石竹科植物霞草 Gypsophila oldhamiana Miq的干燥根。形態特征見桔梗項下。
偽品:
1、細葉石頭花:為石竹科植物細葉石頭花 Gypsophila licentiana Hand.-Ma的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具縱皺紋,長6-10cm直徑0.5-1.5cm。表面黃褐色或黃棕色,根頭部較大,常帶有數個具葉的莖基。體輕,質脆,斷面黃白色。氣微弱,味微甜。
2、蠅子草:為石竹科植物蠅子草 Silene fortunei Vis.的干燥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8-15cm,直徑0.4-1.5cm。表面淺黃色至棕色,有扭曲縱皺紋,根頭部具莖殘痕和疙瘩狀突起。體輕,斷面具黃白相間的紋理。氣微,味微甜而后澀。
我愛中藥網,分享本頁 地址:http://www.hmhmm.cn/post/13523.html





